8月28日消息,據浙江大學官方今日消息,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海寧國際聯合學院狄大衛教授、鄒晨研究員和趙保丹教授團隊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個電驅動鈣鈦礦激光器。
相關研究成果以“Electrically driven lasing from a dual-cavity perovskite device”為題發表于《自然》。鄒晨是論文第一作者。狄大衛/鄒晨/趙保丹為論文通訊作者,浙江大學為該研究唯一完成單位。
手機的人臉識別、汽車的雷達測距、醫院的激光手術…… 這些新技術的高速發展都離不開激光。激光具有單色性強、方向性好、能量高度集中等優勢,成為推動光電信息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
最近,狄大衛/鄒晨/趙保丹團隊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個電驅動鈣鈦礦激光器。這是一個包含兩個光學微腔的“雙腔”激光器,它將低閾值鈣鈦礦單晶微腔子單元與高功率微腔鈣鈦礦LED子單元集成于同一個器件,形成了一個垂直堆疊的多層結構。
這種新型半導體激光器,其發射激光所需的最小電流 (閾值電流) 為92A/cm2,比最好的有機半導體激光器還低一個數量級,且表現出較好的穩定性,并能在36.2 MHz的帶寬下實現快速調制,有望應用于片上數據傳輸、計算和生物醫學等領域。
▲ 集成雙腔鈣鈦礦激光器的結構和基本光學特性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