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工業互聯網快速成長期的關鍵一年,為充分反映工業互聯網已經取得的各方面成果,在2021、2022 年 “CITE工業互聯網發展與安全峰會”成功舉辦的基礎之上,主辦方正式將峰會更名為“2023中國(大灣區)工業互聯網發展與安全峰會”,期望在更高水平上匯聚高端智庫資源,聚焦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打造覆蓋“政產學研用”的高端合作交流平臺,為加速推進工業互聯網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助力。
峰會主辦方特開展“工業互聯網·百家談”系列采訪報道,邀請工業互聯網發展與安全領域的專家、學者就工業互聯網的創新發展發表真知灼見,借助峰會宣傳平臺講好中國工業互聯網故事,傳遞中國工業互聯網聲音!
北京開物數智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胡森標,曾服務于包括朗訊科技、德州儀器、UT斯達康在內的多家行業領先公司,在通信網絡、云計算、邊緣計算、5G和工業互聯網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研發、管理和咨詢經歷,對制造企業的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有豐富的經驗和深入的理解,他在本次采訪中重點提及了幾個方面的看法。
胡森標
北京開物數智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 CEO
工業互聯網在快速發展期發生明顯下沉普及
經歷了幾年的快速發展,創新主體在對互工業互聯網的認識上有了很大變化,跨行業跨區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相對提得少了,開始真正結合中國制造業企業的普遍現狀來開展。2022年以來最明顯的變化是各地開始重視工業互聯網的下沉,尤其重視在園區一級推廣工業互聯網。胡森標認為,當前發展工業互聯網有兩個關鍵點:
首先,是實現工廠內部互聯。目前企業大多數實現了自動化,工廠設備實現了數控化;在信息化方面,應用最多的可能是ERP,目的是做財務的成本核算和采購管理。至于MES和倉庫管理系統,其實很多企業還都剛剛開始建設。工業互聯網落地需要完整的設備數據、生產數據、管理數據和業務數據,那么首先要夯實數字化基礎,實現內部互聯。
其次,是實現產業鏈互聯。工業互聯網本質是在工業2.0和3.0的基礎上,把二者結合起來橫向打通。基于數據分析、智能化分析,可以優化整個產業鏈條的生產制造過程、生產管理、業務運營,從而實現產業協同,才能把工業互聯網更豐富的應用創新和更高效的協同特性發揮出來。“雖然目前工業互聯網平臺有明顯成效的案例整體數量還不夠多,但在區域級、行業級或區域+行業層面已經有了可喜的變化,在可預見的未來工業互聯網平臺能夠幫助到很多的中國制造業企業。”胡森標說。
應積極發揮數據在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中的作用
數據是工業互聯網的原材料或者叫“血液”,工業互聯網實際上是數據的互聯網。工業數據利用與數據安全之間的關系需要妥處,例如工業企業上云特別關注數據安全問題。在實踐中也需要根據業務場景來具體對待,比如說企業上下游聯通類的數據,可以利用區塊鏈等新技術,避免系統對系統的硬性對接,既保證了系統安全,同時也更好地分享數據。另外,隱私計算技術可以實現更大范圍的數據共享與利用,比如說做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的內在分析優化,既保證數據的獲取與分析,又能夠保護各個企業的數據安全和數據所有權。“如果數據能夠安全地存儲管理,又能夠比較便捷地共享應用的話,企業是有意愿利用大數據分析來尋找業務價值點,而且這個意愿越來越強烈。如果能實現數據的真實性和即時性,工業互聯網的各種創新是皆有可能的。” 胡森標說。
關于網絡和數據的標準問題,胡森標認為,目前工業互聯網很多標準都是非強制性標準,行業標準或者行業規范只能起引導性的作用。當前可以在工業互聯網的不同模塊、平臺、設備間的互聯互通方面多開展工作,開發類似于Mqtt或者 Opcua等協議規范。可以在企業間數據交換的標準化工作開展引導性探索,后續可以經深度研發把平臺級的API設計規定出來,并由主管部門去強力推廣執行。
5G技術需要主動跟生產場景去融合
目前,5G+工業互聯網的創新應用是由運營商在主推,5G技術在整個工業互聯網體系里面的存在感偏弱,一直沒有提供公用的5G工業互聯網頻譜,尚沒有把5G技術優勢在工業生產制造環節體現出來。工業互聯網具有一個天然的優勢,區別于以前企業的自動化與信息化是分開來做,工業互聯網則沒有嚴格的區分,至少是在一個層面上統一規劃來做。因此,尚未完成工業2.0、3.0的企業可以利用工業互聯網實現融合發展,豐富5G工業化產品,例如5G的邊緣計算網關與AI檢測的融合等。總之,隨著工業互聯網下沉進程的加速,未來5G技術需要主動跟生產場景去融合,才能把工業互聯網的特點充分發揮出來。
元宇宙技術對工業制造業的潛在影響
胡森標認為,元宇宙技術會改變制造業原有的產品設計和營銷模式,即產品先在虛擬系統里被生產出來并使用和消費。產品定義、設計甚至營銷會在虛擬世界先完成一輪閉環,然后再根據情況在物理世界投入生產,制造環節會變成整個產品生命周期里面很小的一個組成部分,對現有的流水線式的制造模式形成挑戰。帶來的優勢是產品的豐富度會越來越多,銷售越來越趨向于定制化和虛擬化,而工業互聯網的本意也有解決個性化定制化問題的初衷。
實現中小型企業的工業互聯網普及問題
胡森標指出,目前大中小企業的融通發展主要指以產業鏈為主的工業互聯網發展模式,也叫鏈式的產業數字化轉型,即產業鏈的龍頭企業牽引配套廠商打通系統或數據。隨著工業互聯網的下沉程度的深化普及,有條件的企業可以結合區域、產業發展,建構快速大規模可復制化的平臺服務能力,為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來解決工業互聯網真正的平臺化問題,真正做到“千人千面、千企千面”,才能實現工業互聯網在中小型企業的數字化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