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1月15日,南太平洋島國湯加王國的海底火山發生噴發,在太空中俯瞰地球的“海絲一號”捕捉到了這一幕。這是中國第一顆商業SAR(合成孔徑雷達)衛星,拍攝到衛星圖像后便配合地震局地質所火山室對湯加火山進行連續監測,并通過國際VoRDM機制將數據提交給湯加以及南太平洋救災機構,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對此進行報道。
研制并運營“海絲一號”的公司就坐落在中國唯一的科技城——綿陽市的衛星應用產業園,也是第十屆綿陽科博會的參展公司。
航天觸手可及
作為國內首家運營SAR遙感衛星的商業公司,天儀研究院秉承“讓航天觸手可及”的使命,成立6年間,完成了14次太空任務,成功發射包括中國首顆商業SAR衛星“海絲一號”及我國首顆商業組網SAR衛星“巢湖一號”在內的共計25顆衛星,成為全球范圍內的第三家商業SAR衛星運營公司。
衛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航天技術。
第十屆科博會開幕前夕,天儀研究院綿陽公司總經理杜健介紹,目前天儀已為國家應急部、自然資源部等多部委,以及聯合國等相關國際機構合作,助力全球應急與安全體系建設。其中,拍攝湯加火山的“海絲一號”衛星已在軌穩定服務超20個月,獲取影像數萬景,多次參與國家級任務,并為應急管理部國家減災中心、 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包括聯合國等相關機構多次獲取災后的第一批衛星影像。
2022年2月27日,“巢湖一號”衛星成功發射,衛星入軌一周內即獲得多幅SAR影像, 影像信息豐富,涵蓋山脈、田地、河流、湖泊、城市等典型地貌。與“海絲一號”衛星相比,“巢湖一號”衛星成像能力更強,成像效率、數傳能力大幅提升。
水旱災害的應急監測
在國內,天儀的SAR衛星更多用于應急監測、水域監測等領域。
能穿云透霧成像的SAR圖像中水體后向散射系數相對較低,可以快速獲取河湖水系變化,為全國水域變化監測、 安全防汛、災情評估提供支持,是監測洪澇災害最有力的遙感工具之一。
2021年山西暴雨期間,“海絲一號”衛星 在6小時內完成應急服務響應流程,獲取了山西祁縣、清徐縣災后第一批衛星影像。
2022年7月,河南鄭州出現罕見持續強降水天氣。天儀研究院緊急調度海絲一號衛星于 7 月25日和26日,連續采用條帶模式對河南省鄭州、新鄉、鶴壁等區域進行觀測,并將數據分發給應急管理部國家減災中心、國家綜合地球觀測數據共享平臺和河南高分中心等單位,用于災情普查等災后相關工作。
在未來,天儀SAR衛星星座將在國土資源普查與地形測繪,海洋環境監測與船舶識別,農產品估產與農業資源調查,地質災害、水旱災害監測,城市安全、能源安全、交通安全、礦山安全等安全評估方面提供更廣泛的服務。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