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半導體工業協會(SIA)發布最新報告稱,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為1448億美元,比2020年第三季度增長27.6%,比2021年第二季度增長7.4%。2021年第三季度的半導體器件出貨量超過市場歷史上任何其他季度。
隨著各大半導體廠商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陸續出爐,在半導體市場需求利好等因素推動下,中芯國際、聯發科、臺積電、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均交出了亮眼成績單。
各大半導體廠商21Q3財報一覽
中芯國際
北京時間11月11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了截止2021 年9月的第三季度財報。
據財報顯示,當季運營收入92.8億元,同比增長21.5%,實現凈利潤20.77億元,同比增長22.6%。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73.18億元,同比增長137.6%。
同時,產能利用率再破100%,繼續滿載。三季度中芯國際產能利用率達到100.3%,連續兩個季度超過100%。行業高景氣度持續,公司訂單依然充足。
聯發科
10月26日,聯發科今日公布了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財報。據聯發科官方數據顯示,聯發科第三季度營收為新臺幣1310.74 億元(約305億人民幣),環比增長4.3%,同比增長34.7%。第三季度合并凈利為283.61億元新臺幣(約65.13億人民幣),環比增加2.8%,同比大幅增長112.2%。
據財報顯示,具體到各個業務板塊來看,智能手機業務依然是增長和營收的龍頭,第三季度營收占比達56%,同比去年增長72%,主要原因是5G升級大潮與市占率的提升。
其實,聯發科的強勁營收增長不僅局限于2021年,事實上根據Counterpoint的數據,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聯發科已連續四季度登頂全球手機芯片市場份額第一,2021年Q2更是創下43%的市占比新紀錄。如此出色的成績,自然離不開聯發科對趨勢、技術以及產品組合上的持續投資。
三星電子(Samsung)
10月28日,三星電子公布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財務業績。該季度三星營收達到73.98萬億韓元(約63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創下歷史新高。
其中,三星存儲部門營收20.83萬億韓元(178億美元),環比增長17%,同比增長46%。
三星電子第三季度的強勁表現主要得益于IC業務的持續強勁增長,受益于內存芯片價格上漲,收益率提高,芯片代工業務盈利能力也相應提高。與此同時,韓元貶值也對三星的業績產生了積極影響。
但是,在后疫情時期的影響下,對電子產品的需求放緩,儲存芯片價格本季度可能開始降溫,因為客戶在囤積庫存后不那么急于下新訂單,這可能對該公司第四季業績構成壓力。
彭博社分析師Masahiro Wakasugi表示:“韓國DRAM芯片出口可能會繼續快速增長,但價格可能會繼續走弱。9月份DRAM出口額同比增長29%,達到37.8億美元,為2018年11月以來最高。不過,經常用于小額交易的現貨價格從8月開始下沉,大額合約價格可能很快就會下跌。”
行業跟蹤機構TrendForce預測,DRAM價格在第四季將按年下降15%至20%,明年初將進入下降趨勢,因為預計供應將超過需求。
英特爾
10月22日,英特爾公布2021財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英特爾第三季度營收為191.9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83.33億美元相比增長5%,低于市場預期 ;凈利潤為68.23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42.76億美元相比增長60%。不計入某些一次性項目(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英特爾第三季度調整后凈利潤為69.9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45.46億美元相比增長54%。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10月21日接受路透社采訪時稱,未來好幾年毛利率可能下滑,該公司計劃大增資本支出、擴充晶圓廠。他說,雖然英特爾已解決自身制造業務的短缺問題,但其他像是電源管理芯片、Wi-Fi芯片短缺,卻導致客戶的PC、服務器無法出貨,進而降低英特爾芯片的需求。
美銀分析師Vivek Arya認為,英特爾業績令市場失望,其首要的問題是,英特爾對成熟的PC市場過于依賴。此外,分析師還指出,英特爾在全球芯片短缺的情況下,計劃將代工業務擴大一倍。這是一項昂貴且分散注意力的業務,由于起步較晚,以及其他因素,英特爾面臨著很高的財務風險。
臺積電
10月14日,芯片代工巨頭臺積電發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21財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臺積電第三季度合并營收為4146.71億元(新臺幣,下同)(約合147.5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3564.26億元增長16.3%;凈利潤為1562.59億元(約合55.6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373.10億元增長13.8%。
臺積電表示,5納米制程出貨占2021年第三季晶圓銷售金額的18%;7納米制程出貨占全季晶圓銷售金額的34%。先進制程的營收達到全季晶圓銷售金額的52%。
在供應極度短缺的情況下,芯片需求依然保持強勁。并且,據以往的歷史數據表明,每年四季度通常是臺積電營收最高的一個季度,因而在三季度營收的基礎上,臺積電在四季度的營收預期有望超過150億美元。
AMD
10月27日,計算機芯片廠商AMD發布第三季度財報,收益和收入均超出預期水平,不僅如此,對下個季度和全年收入的預測也超出預期。
據報告顯示,本季度營業額為43億美元,同比增長54%,環比增長12%,主要得益于計算與圖形事業部及企業、嵌入式和半定制事業部的較高營業額。
AMD公司首席執行官Lisa Su表示,AMD再次實現了創紀錄的季度業績,營業收入也同比翻了一番。她說:“2021年我們的業務顯著加速,這得益于我們領先的產品和一致的執行力。”
AMD在服務器市場取得了長足進步,并且正在從英特爾等競爭對手那里奪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因為微軟和谷歌都增加了AMD芯片的采購來運行自己的云計算基礎設施。Su表示,AMD數據中心芯片銷售額同比翻了一番,占AMD總收入的20%多。
SK海力士(SK Hynix)
10月26日,SK海力士發布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2021財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該公司2021財年第三季度結合并收入為11.805萬億韓元(100億美元),環比增長14%,同比增長45%。營業利潤為4.172萬億韓元(35.3億美元),凈利潤為3.315萬億韓元(約28億美元)。
SK海力士表示,SK海力士自成立以來創下了歷史最高的季度收入,續2018年第四季度后首次實現超過4萬億韓元的營業利潤。用于服務器和移動應用的存儲器的需求增加以及產品價格上漲是季度收入刷新歷史最高紀錄的主要原因。
SK海力士經營支援擔當兼CFO盧鐘元表示:“這意味著盡管擔心最近全球供應鏈出現混亂問題,但季度業績顯著表現存儲器市場仍在繼續增長。”公司預測未來存儲器市場需求將穩步增長,公司今后也靈活應對市場環境變化同時,專注于確保獲利性。
此外,SK海力士期待年內完成收購英特爾NAND閃存業務,最近轉虧為盈的公司NAND事業部門的競爭力將更加強。
盧鐘元CFO還表示 :“收購完成后,SK海力士將組成兩家公司的優勢最大化的互補產品組合,力求實現規模經濟。同時,SK海力士今后將擴大R&D領域,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半導體存儲器行業的領先企業。”
意法半導體
10月28日,意法半導體公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
據財報數據顯示,意法半導體Q3凈營收為31.97億美元,同比增長19.9%,環比增長6.9%;凈利潤為4.74億美元,同比增長95.6%,環比增長15.1%。
由于第二輪疫情來勢洶洶,使得意法半導體的汽車業務受到沖擊,在該季度營收低于預期,但Jean-Marc Chery表示,強勁的全球需求以及其在個人電子產品領域的客戶參與計劃推動了收入表現,抵消了汽車業務的影響。
意法半導體總裁兼首席執行官Jean-Marc Chery評論道:“我們現在預計,2021年全年的凈利潤中值約為126億美元,同比增長23.3%。今年的營收增長計劃反映了我們所關注的所有終端市場以及我們參與的客戶計劃的持續強勁動力。”
中遠亞電子小結
在中美貿易戰之下,我國芯片的發展一直是熱議的焦點,而中芯國際作為我國本土晶圓代工制造龍頭企業,更是備受矚目。昨日,中芯國際除了發布第三季度的財報外,同樣引發關注的還有幾項人事調整。
在公告中,中芯國際稱蔣尚義因希望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而辭任,已確認其與董事會無意見分歧等。
盡管中芯國際表示,這些變化對其經營管理沒有重大影響,但近三分之一的董事突然退出董事會,還是讓外界頗為震驚。隨后,上交所向中芯國際下發監管工作函,但監管原因暫未披露。
回到2021年各大半導體廠商第三季度的財報上,除了英特爾的表現略顯不佳,整體營收低于市場預期外,其余各大廠的表現大多表現亮眼,更甚者創歷史新高。
而在談到對第四季度的展望,各大半導體廠商均持樂觀的態度;但是受市場需求降溫影響,客戶庫存呈飽和狀態,在內存方面價格可能會持續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