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半導體產業或遭重創!6月8日消息,力積電發布公告稱,公司一名員工確診新冠肺炎,公司已于第一時間掌握其感染源與相關接觸史,并采取取相應防疫措施,該事件不影響公司運營及出貨。
力積電指出公司秉持防疫優先及保護員工健康原則,已落實執行分流分班與居家辦公措施,以降低群聚風險。另外,力積電也將持續加強廠內相關防疫監測,也同時密切注意國內疫情發展,以即時更新相關應變措施。
這一確診病例的出現,也導致力積電成為繼京元電、超豐、智邦、京鼎之后,第五家傳出員工染疫的竹南科技大廠。
據悉,確診員工于6月5日短暫進公司隨即因家人確診而返家隔離,期間雖無癥狀經PCR檢測于8日結果為陽性。在關于確診員工是否會導致工廠產能受損方面,力積電強調,此次染疫員工是因家族聚會而染疫,非工廠員工群聚感染。且該員工并非生產相關支援部門,因此對公司營運及產銷并無影響,旗下300多名外籍工人已于日前完成快篩,全部為陰性。
資料顯示,力積電是由力晶集團2002年投資成立,聘請日本記憶體產業專家,結合本土團隊,專攻利基型DRAM、Flash產品設計,制造與銷售。目前、力積電擁有2座8英寸及3座12英寸晶圓廠,針對先進記憶體、客戶定制化邏輯積體電路與分離式元件的三大晶圓代工服務主軸,持續Open Foundry營運模式。
臺灣疫情是否會加劇“芯片荒”?
5月上旬以來,臺灣本土新冠肺炎疫情陡然升溫。據臺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截至6月8日,臺灣地區累計11694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本土病例10493例,累計308例死亡。絕大多數確診和死亡病例為5月中旬以來新增。目前疫情處于“高原期”,確診病例居高不下,死亡病例有所增加,死亡率高于全球平均值。
隨著疫情蔓延波及至半導體行業,再加上持續未有緩解的旱情影響,不少業內人士擔憂,在“旱情+疫情”對臺灣的雙重打擊下,全球電子行業遭遇的芯片危機恐將雪上加霜。
具體來看,5月以來臺灣多家半導體大廠相繼出現確診,名單包括晶圓代工廠臺積電/世界先進、蘋果代工廠緯創、DRAM廠南亞科、電源大廠光寶科技、存儲器大廠美光科技、IC載板大廠南電等。
停工停產?京元電、京鼎等廠商現狀如何
截至6月8日24點,苗栗竹南新增16人確診,其中1例是竹科園區力積電員工;16個確診病例中,外籍移工9例、本國7例,包括京鼎精密科技5人、京元電子5人、超豐電子4人、力積電1人、智邦1人,總計竹南科技廠商確診人數已達279人。具體來看各大半導體廠商現狀如下:
京元電子
6月4日,半導體封測龍頭企業京元電子發布公告稱,因為疫情影響,公司開始全面停產48小時。原因是京元電子的竹南廠區發生群聚性傳染事件,3日多達45人確診感染新冠。最新數據顯示,京元電子確診人數高達195人。
5月30日京元電子已確診2例外籍員工檢測為陽性,在經歷了一輪排查隔離之后,京元電子選擇保持生產,隨后隨著員工篩查范圍的擴大,確診病例也持續上升,不得不宣布停產應對,將近2000位外籍員工盡數休假,目前京元電屬于降載運營狀態。作為全球芯片產業鏈中最大的專業測試公司,京元電子的停產無疑讓原本就緊張的芯片產業雪上加霜。
超豐
同樣位于竹南的超豐電子于6月4日 -6月7日三天進行普篩,4264人次及高風險員工加做PCR檢驗208人次,其中快篩陽性的46人,再經二次PCR檢驗,最終確診為4人。因普篩期間部分生產會暫停,加上此次事件使部分員工必須居家隔離,減少生產的人力,預估 6 月份產量將減少10%左右。超豐員工確診導致目前供不應求的局面更加緊張,其產品交期已從原先兩周拉長至兩個月以上。超豐表示,6月受影響減少的產量將待疫情控制后,通過增產及提高生產效率來彌補。
智邦
京元電爆發的群聚性傳染事件,周邊智邦也未能幸免。智邦從6月4日開始進行全員普篩,截至昨天為止共有13人確診。智邦方面表示,將全力協助后續醫療與生活相關需求,讓員工能夠安心休養外,也將主動擴大預防性防疫措施。將擴增外籍員工宿舍,降低外籍員工宿舍共居人數。雖然受疫情波及,但智邦表示,目前生產出貨仍維持正常運作。
京鼎
京鼎精密在最新公告中表示,因竹南廠的六名外籍員工確診新冠而全面停工三天,預計6月產量減少2-3%。原先預計8日上午要針對430名員工進行快篩,卻因人力調度不及,被臨時叫停,決定9日上午再進行快篩。
(數據源自TrendForce)
顯然,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在全球地位越來越重要,晶圓代工、封裝測試產值全球第一,IC設計全球第二。根據市場調研機構TrendForce集邦咨詢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前十大晶圓代工廠總產值再次突破單季歷史新高,達227.5億美元,季增1%。光是臺積電就占據了全球超過54%的市場份額,再加上聯電、力積電、世界先進等廠商,臺系廠商所占據的市場相當可怕。一旦臺灣半導體群聚傳染事件加劇,大量工廠勢必受影響關閉,影響產能,全球“缺芯潮”的局面將更加嚴峻。
筆者認為,自2020年起,全球芯片產能急缺局面下,大家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臺灣半導體大軍。第二輪疫情的爆發帶來的后果將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半導體廠商確診人數大幅增加以至停工時間延長,會嚴重影響臺灣半導體產能;為了應對產能緊張的態勢,廠商積極采取擴產的行動,但擴充的產能并不能馬上開出,可以看到這半年來聯電、日月光等晶圓制造/封測廠都相繼上調價格,漲價潮勢必帶動其他廠商跟進,最終影響下游終端客戶。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可以看到大陸的晶圓制造/封測廠商因為疫情控制得當的原因,有著充足的產能負載,受益于轉單效應明顯,但對于整個半導體產業鏈來說還是杯水車薪,加之此次臺灣芯片上下游企業的集體淪陷,勢必會加劇世界范圍內的半導體產業鏈“缺芯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