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識碼: A
DOI: 10.19358/j.issn.2096-5133.2021.05.006
引用格式: 李利,韓偉紅,梅陽陽,等. 當前網絡空間安全技術發展現狀及思考[J].信息技術與網絡安全,2021,40(5):33-38.
0 引言
網絡空間安全是在信息通信技術的硬件、代碼、數據、應用4個層面,圍繞著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利用4個核心功能,針對網絡空間的設施、數據、用戶、操作4個核心要素來采取安全措施。網絡空間安全涉及多個安全領域,總體可歸納為四類:傳統網絡安全、“卡脖子”安全技術、新技術及其安全以及網絡安全基礎研究平臺(網絡靶場)。傳統網絡安全是指傳統互聯網一直存在的安全問題,涵蓋信息安全、輿論安全、在線社交網絡、傳感網安全、信息保密、網絡安全、可信計算、GPS安全等;“卡脖子”安全技術是指可避免我國網絡空間受制于他人的關鍵安全技術,包括網絡主權、根域名安全、工業控制系統(工控)安全、芯片安全、APT攻防對抗等;新技術及其安全是指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過程中自身的內生安全問題和應用中的衍生安全問題,新技術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5G、車聯網、物聯網、暗網等;網絡安全驗證平臺是指為驗證安全技術所需的試驗平臺和環境,是開展網絡安全研究的基礎。
國內外對傳統安全領域已有多年研究和積累,本文主要關注“卡脖子”安全技術、新技術及其安全、安全基礎研究平臺等核心技術領域。首先,對國內外網絡安全核心技術的發展現狀進行了概述,然后梳理了網絡空間安全發展所面臨的突出問題,最后給出我國網絡安全核心技術發展的相關建議及結論。
1 網絡安全核心技術發展現狀
目前,在“卡脖子”安全技術方面,域名解析系統被美國掌控,芯片與供應鏈安全國內尚不能完全自主研發,在此方面國內技術明顯受制于他國;在新技術方面,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領域國內外不相上下,國內在5G技術領域處于領跑地位,但是國內側重于應用場景安全研究,國外更注重技術本身安全;在網絡安全基礎平臺研究方面,部分發達國家已建有支持大規模、多場景的仿真靶場,國內雖然起步較晚,但一些科研機構和企業已分別建立了網絡靶場,但尚未形成統一,與國外大規模、多場景靶場存在一定差距。
本文詳細內容請下載:http://m.xxav2194.com/resource/share/2000003548
作者信息:
李 利1,韓偉紅2,梅陽陽2,王 歡1
(1.廣東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廣東 廣州510000;2.廣州大學 網絡空間先進技術研究院,廣東 廣州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