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當下的中國社會,一邊是快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現狀,另一邊是人工智能、5G 等新技術革命方興未艾,使得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突顯。
2020年新冠疫情突襲,進一步加劇了解決“數字鴻溝”問題的迫切性。防疫大局下原本增加民眾福祉的網絡應用,卻成了老年人共享信息化發展和社會治理進步成果的障礙。
【問題】
1.重視對“數字鴻溝”的應急治理,缺乏將數字經濟和老齡化社會結合全面規劃的產業指引
互聯網應用的適老化改造,不僅事關應用新興技術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的過程中兼顧效率和公平的緊迫問題,也是數字經濟如何迎接中國社會進入老齡化階段的長期問題。
2.重視政府先行和運用監管手段,缺乏利用市場規律調動市場主體參與的激勵政策
互聯網應用的適老化改造,既需要用底線監管的思維保障公平和安全,也需要用產業發展的思維引導民營資本和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既需要優化老年群體的使用體驗,也需要尊重企業經驗,平衡更多用戶的利益。
互聯網應用的使用場景千差萬別,統一要求容易催生出一批用于完成任務的定制 App,使適老化改造變為曇花一現。
3.重視產業內的統一部署,缺乏對社會力量的廣泛動員
需要真正調動起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改變政策熱、民間冷的狀況;
需要研究機構、行業組織、公益團體、新聞媒體等社會力量形成合力,共同營造尊老愛老的社會風尚。
【建議】
1.不僅做互聯網應用的適老化改造,還要在老齡化社會的基本前提下考量數字經濟產業政策的全面和平衡
人工智能、5G等技術是推動產業升級和解決勞動力不足的有力抓手。機器對人力的部分替代,會在養老等產業中彌補勞動力不足。機器輔助下人獲得能力的延伸,會在自動輔助駕駛等通用生活場景中改變老齡人口的行為能力。
改革開放40年間,中國經濟的崛起離不開大量低廉勞動力的供給,而隨著勞動人口的減少和勞動力成本的上漲,中國原本在制造業中的競爭優勢可能被其他地區替代。如果恰逢此時,傳統制造業實現轉型升級,用機器人填補勞動力不足,將再次提升中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優勢。
2.尊重市場規律,調動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積極性,鼓勵扶持與綜合監管雙管齊下
一方面,政府通過監管底線問題保安全。對于針對老年人的電信詐騙和侵犯個人信息等網絡犯罪,堅決打擊,重拳治理。
另一方面,堅定不移地扶持新技術在社會治理中的有益應用,通過信息化緩解醫療、教育等資源分布不均、供給不足的問題。
同時,尊重市場規律,用鼓勵性產業政策調動企業積極性。對于普遍適用的用戶需求,形成推薦性行業標準。對于積極投身適老化改造的產品及服務,納入示范應用目錄,給予推廣渠道、優惠財稅等激勵政策,使適老化改造迸發出市場的活力。
3.聚合社會力量,形成產業內外協同
發揮研究機構、公益組織的作用,展開針對特殊群體的需求調研、體驗反饋和技能普及。
發揮行業協會的專業作用,推動行業自律和協商機制。
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在大眾中普及對智能技術的了解和學習,為數字經濟產業全面支撐老齡化社會發展需要打下共識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