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移動智能終端,只有全面打通聽覺、視覺、觸覺等多個感官,才能帶給終端用戶更豐富、更細膩、更逼真的沉浸式多維交互新體驗。索邇電子(Thor Innovation)正在推動這一技術通路成為現實。
索邇電子專注觸覺反饋及屏幕發聲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致力于成為全球第一家能夠為跨行業客戶提供覆蓋硬件設計、軟件算法以及SDK/API程序開源等完整服務的產品解決方案商。
近期,索邇電子宣布完成千萬級天使輪融資,由業內知名投資機構風物資本、蘇州工業園區領軍創投以及追遠創投聯合投資。
作為索邇電子天使輪的投資人,風物資本的管理合伙人李侃對創始人曹洪斌的執行力印象深刻:
曹總帶領的團隊有著非常優秀的項目執行力,疫情中2個月時間完成辦公室和工廠選址,3個月時間完成蘇州和新加坡的架構和團隊搭設,4個月時間拿下蘇州工業園區科技領軍人才,5個月時間完成2輪融資,曹總帶領的團隊讓所有投資人感覺到了正確的姿勢和精準的踩點。
索邇的核心團隊主要來自蘋果,團隊曾負責蘋果歷代觸覺產品從原型到量產交付,是國內少有的擁有實際量產交付經驗的專業團隊。我們看好索邇電子對觸覺技術的行業環境和未來布局的理解,我們認為技術創新決定了項目的早期價值,而產品的量產交付則是決定項目的最終上限。
技術突破迫在眉睫
隨著沉浸式虛擬場景越來越受到人們歡迎,傳統聽、視覺技術已經不能滿足用戶在智能手機、游戲內容以及更多智能硬件上對多維度人機交互的體驗需求,包融觸覺反饋在內的多維度人機交互技術亟待突破。
觸覺反饋產品自2014年適配于蘋果以來,經過歷代產品的打磨和優化,已經很大程度的改變了智能手機、穿戴手表與人的交互方式,使用戶體驗由傳統聽、視覺延伸到第三維度——觸覺,也讓其他競品公司深刻感受到這一技術的價值所在。
然而,由于蘋果的產業鏈閉環,其他公司只能望“觸覺”而興嘆,卻拿不到完整的最優方案。行業現有大部分玩家要么只做硬件的代工,要么只做驅動,或者只做SDK/API程序開發,缺乏提供全套解決方案的能力,由此形成了核心技術離散的局面。
在這樣的產業背景下,能夠有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的服務商“走出來”,是完成行業技術整合和突破的關鍵。然而將離散的技術鏈條結合起來并實現革新、突破,對技術積累不夠的公司來說挑戰巨大。
索邇電子的使命就是成為全球第一家能夠提供從硬件設計、軟件算法、應用程序開源、到最后的產品試產、量產、交付的完整解決方案服務商,并且將這項技術深度拓展到車載、醫療、智慧家居等領域中去。
寬頻馬達:填補行業空白
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手機和智能可穿戴設備上的觸覺反饋功能都是依靠單頻線性馬達實現,它存在著由固有結構設計所導致的技術瓶頸。
首先,單頻線性馬達的響應頻寬極其有限(通常為+/-10HZ),一旦所應用的數字內容超過固有頻率范圍就無法等效輸出振動量。由于市場上現有的觸覺反饋技術大多采用的是單頻線性馬達,因此其極窄的響應頻寬嚴重限制了觸覺反饋的廣泛應用。
沉浸式游戲、VR設備近年來受到人們追捧,這些領域對于觸覺反饋的跨頻響應要求極高,而僅依靠傳統單頻線性馬達,則不能很好地滿足用戶體驗需求。在這些新場景中,寬頻觸覺反饋技術仍然是空白。
相比之下,索邇電子的創新寬頻馬達技術具有明顯優勢。
在同等體積下,寬頻馬達可以實現1.4~2.5Grms(有效振動量),傳統的單頻線形馬達只能實現最高1.2Grms(歐美的器件性能),而國內主流手機客戶所采用的線性馬達振動量均值則僅在0.9Grms左右。
在響應頻寬上,寬頻振動馬達可以做到從60Hz到1000Hz均存在有效的振動量輸出,而單頻馬達的頻寬僅有+/-10Hz,在偏離固有F0的頻段下振動量急劇衰減,無法對人手形成有效觸覺感知。
一般情況下,人手只對0.5Grms以上振動量比較敏感。這就意味著,索邇電子寬頻馬達的振動量能夠在更廣的頻率范圍內被人手觸覺感知到。因此,它得以實現應用領域更多、要求更高的觸覺反饋效果。
(圖片來源:索邇電子)
最后,在同等激勵情況下,歐美及國內最好的馬達產品目前的響應時間是40-60毫秒,而索邇的產品可以直接做到10毫秒以內,實現了量級的提升。
對于產品路徑的選擇,索邇先主攻游戲市場,沉淀產品技術,優化尺寸和性能;同步開發小尺寸、高振動量的寬頻振動馬達,以滿足手機用戶需求。其寬頻振動馬達產品預計在2020年第四季度開始量產。
未來,索邇電子還計劃將這一創新的觸覺反饋技術應用到車載、醫療、智慧家居等領域,在產品性能上能夠達到更大振動量。
最小聽筒:縮小2.7倍
手機是當下人們完成聽覺、視覺和觸覺人機交互的重要終端產品。除了觸覺反饋技術,傳統聲學在手機結構設計上正面臨著重大挑戰。
首先,5G手機普及后,全面屏技術將成為大勢所趨。全面屏希望做到避免在手機屏幕上或側邊開孔,從而降低屏幕制造成本,改善ID設計。
同時,對于發聲器件來說,依據現有的音頻器件設計,其聲向并非正對人耳,而是從側邊或底部發出,因此人耳接收到的信號為聲音信號的衍射部分,聽覺感受被打了折扣。
分體式屏幕發聲產品經過2019市場首試,成功的替代了傳統聽筒,但仍然沒有實現理想的聽筒+揚聲器雙模式。
索邇電子屏幕發聲模式首次實現了聽筒+揚聲器的“二合一”。
它避免了屏幕開孔,有利于降低屏幕加工的工藝難度,節約制造成本;同時實現更高的屏幕占比,徹底解決手機防塵、防水、防濺等技術難題。
索邇電子屏幕發聲技術通過分體式設計,由磁路帶動屏幕振動發聲,其聲向正對人耳傳遞信號,受話效率更高,體驗更好,有利于實現均勻的雙場立體聲效果。
此外,索邇電子在該領域還有一項最具創新性變革——它研制出了目前全球產業鏈里尺寸最小的聽筒。索邇電子的聽筒尺寸可以做到僅有28.6平方毫米(φ6mm),相比傳統聽筒的最小尺寸還縮小了2.7倍。這樣一來,它就能節省大部分系統空間,進一步優化系統的堆疊方式。
在產品路徑上,由于應用場景成熟,需求體量大,屏幕發聲技術的首要應用目標是在手機上。未來這一技術也同樣具備在TV、智慧家居、智慧醫療、車載等多元場景中應用的潛力。
智能手機和移動智能硬件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對聽覺、視覺、觸覺多維互通的人機交互體驗需求不斷上升。索邇電子在觸覺反饋和屏幕發聲技術及應用上實現了極大的突破,其寬頻振動馬達技術更是填補了全球產業空白,目前已經申請自研專利保護。
隨著產品技術成熟,索邇電子引領的這一次多維人機交互創新將有望成為市場新潮流,為終端客戶打造更具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創始人展望
索邇電子創始人曹洪斌先生在其16年的職業生涯中,先后經歷了OEM、ODM的慘烈競爭,也經歷了歐美品牌大廠的生死沉浮,中國制造的艱辛付出依舊歷歷在目。他為沒有核心競爭力而受制于人的商業談判時刻感到揪心不已,希望能為歷史帶來改變。
作為索邇電子的創始人,曹洪斌先生認為,很多重大的決定,很多事件的突破,都是各種主觀和客觀因素發展到了質變的點,唯有選擇少有人走的路,才能實現蛻變。創立索邇,是歷史的機緣,更是時代的訴求,也是心懷夢想、肩負使命、充滿激情的一個人以及一群人一起為之奮斗的使命和必然。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創立索邇,曹洪斌先生著眼行業大環境,觸覺交互雖為細分領域,但是技術密度高,玩家少,是實現多感官人機交互的必經之路,其完全可以復制傳統聲、視覺的歷史發展曲線,一域必成,全局必勝,藍海就在那。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創立索邇,曹洪斌先生剖析國際大格局,中美摩擦持續升級,其勢難改,但商即是商,歐美創新在天上飄,中國市場在落地忙,中間的橋梁,需要有人做,索邇敢于承擔這個歷史使命,貫通西中,迭代創新,為全品類移動智能客戶提供最優秀的產品和技術服務將是其價值體現,一時抉擇,萬世不負。
現在和未來,索邇所做的事情,都會深刻地證明,中國企業可以獨立自研,可以突破創新,可以砥礪前行,也可以開放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