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們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一時間,區塊鏈技術又站上風口,成為“最強網紅”。一方面,資本圈沸騰不止,另一方面,各行各業迅速開始或推進區塊鏈布局。區塊鏈技術和應用將面對新的巨大機遇。
今年年初,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提出建設“三型兩網”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積極推進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
其實,這一年來,公司在不斷推進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的同時,早已悄然開始了區塊鏈的布局。
“底層基礎”與“頂層設計”
3月28日,工信部區塊鏈重點實驗室電力應用實驗基地在國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掛牌;5月15日,面向電力“互聯網+”業務的可信區塊鏈公共服務平臺入選工信部試點示范;8月22日,央企首家區塊鏈專業公司——國網區塊鏈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9月18日,“面向電力‘互聯網+’業務的可信區塊鏈公共服務平臺”項目經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鑒定,達到了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10月18日,國網電商公司通過國家網信辦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
一系列布局之后,驅動力是什么?
電,是人們生產生活的必需品。對普通人來說,電的外在表現可能只是點亮房間里的燈或是用電飯鍋煮熟米飯。其實,當人們按下開關的那一刻,指尖下的就是迄今為止最為復雜的人造系統之一——電力系統。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則以電網為樞紐,發揮平臺和共享作用,實現泛在物聯。
當前,區塊鏈與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有相似的特性。浙江電力科學研究院區塊鏈首席科學家顏擁介紹:“區塊鏈的智能合約、群體協作、對等通信、去中心化、底層平臺、公開透明等特點,恰與能源互聯網的設備智能、多能協同、信息對稱、供需分散、系統扁平、交易開放等相呼應。”
這種相似特性的“硬核”之處在于能解決實際問題。區塊鏈技術具有分布式存儲、防篡改、可追溯、多節點共享等技術特點,可有效打通電力信息壁壘,實現電力數據價值,可以作為支撐泛在電力物聯網底層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技術手段。
區塊鏈技術能夠提供堅實的信任基礎,降低全社會信任成本,開創良好的網絡安全信任環境,提升協同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可以有效解決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過程中面臨的數據融通、網絡安全、多主體協同等問題。搭建好“底層基礎”,才能給“頂層設計”留足發揮空間。
區塊鏈貫穿電網多個環節
國網區塊鏈公司負責人王棟介紹,電力行業是應用信息技術較早的行業,電力系統的規劃設計、基建、發電、輸電、供電等各業務環節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區塊鏈技術是一項可實現全息感知、泛在互聯的技術。可以說,有信息數據的地方就有區塊鏈的用武之地。
舉個例子,需求側響應是在用電高峰或者低谷期,通過經濟激勵讓用電客戶少用電或者多用電,來實現電網的發用電平衡。運用區塊鏈技術,將實時負荷數據上鏈,并且提供給電網企業、政府、用戶等相關利益方,能夠確保不同主體的數據一致性。用戶可在網站查詢相關數據,并能對上鏈數據進行校驗。運用區塊鏈技術,電網企業能消除用戶對響應數據的質疑,另一方面,有關部門有了更好的監管方式,可降低監管成本,提升監管效率。
具體到用戶側,區塊鏈在隱私保護和數據共享等方面的優勢可以為用電客戶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和實惠。例如,家電企業擁有家電的各項運行和控制數據,有實現家電節能減排的技術實力,電網擁有居民家庭用電的數據,同時有著能耗節省、負荷降低的需求。區塊鏈技術可以把兩者的優勢和需求充分融合起來。家電企業和電網可以在保障各自數據權益和安全的前提下,實現家用電器各項數據的可信共享。基于更完備的數據,一方面可進一步推動家電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提升客戶體驗;另一方面,家電可以參與響應用電負荷需求,更好地實現節能減排,客戶也可以獲得一定的節能補貼。
在這個場景中,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互信機制,較好地解決了客戶隱私保護、家電廠家和電網數據互信共享的難題,可以說通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三方各取所需、互利共贏。
在“底層基礎”方面,泛在電力物聯網的萬物互聯與區塊鏈點對點的共識機制恰好吻合,能夠幫助復雜的電網平臺打破數據壁壘的同時保障信息安全。在頂層的應用和設計方面,電力系統的各個環節都有產生優質區塊鏈落地項目的可能。
前不久,國家電網公司公開發布《泛在電力物聯網白皮書2019》,基于區塊鏈的新型能源業務模式研究是57項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任務之一。泛在電力物聯網與區塊鏈的結合,將會有怎樣精彩的未來?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