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前,上海監管局公開了招商證券、海通證券關于芯原微電子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備案情況報告,披露芯原微電子擬在科創板上市。
隨后芯原準備于科創板上市前實施員工期權計劃的行權增資和外部增資事項。日前,上海證監局再次披露了芯原微電子科創板上市輔導工作進展報告,6月27日,經公司2019年第五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通過,由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伙企業(下稱湖北小米)、廣州隆璽壹號投資中心和濟南國開科創產業股權投資合伙企業共同參與投資。
這輪融資后,國家大基金持股占比為7.9849%,湖北小米在芯原微電子持股占比為 6.26%,成為芯原第四大股東。據悉,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為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參股公司,雷軍持有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77.8%股權,法定代表人是小米 CFO 周受資。
不過,根據天眼查等信息來看,目前該輪投資并未體現在芯原微電子的股權信息當中,但在芯原微電子已經變更了工商信息,注冊資本從 3.69 億增加到 4.03153343 億元人民幣。
資料顯示,芯原微電子成立于2001年8月,是一家芯片設計平臺即服務公司,可提供世界一流的系統級芯片(SoC)和系統級封裝(SiP)一站式解決方案。業務范圍涵蓋移動互聯設備、數據中心、物聯網(IoT)、汽車、工業和醫療設備等多個領域。
芯原一站式服務能夠在短時間內打造出從定義到測試封裝完成的半導體產品,為包含新興和成熟半導體廠商、原始設備制造商(OEM)、原始設計制造商(ODM),以及大型互聯網和云平臺提供商在內的各種客戶提供高效經濟的半導體產品替代解決方案。目前芯原已經與國內不少芯片公司展開合作,尤其是AI芯片公司。
此次小米“突擊”入股擬科創板上市的芯原,除了本身投資入股之外,讓外界對小米澎湃芯片有了更多遐想。
小米前些年成立了松果電子,希望為小米手機打造SoC芯片。2017 年 2 月,小米正式推出了第一款自主研發的芯片澎湃 S1,并搭載在小米5C手機上,但小米5C的市場反應并不好,后來很長一段時間未見澎湃芯片“蹤跡”。
在去年 9 月,松果電子正式宣布,與阿里旗下的中天微達成合作關系,以中天微的 RISC-V CPU 處理器為基礎平臺,松果電子提供 SoC 智能硬件產品,共同促進和加速 RISC-V 在國內的商業化進程。
隨后在今年4月,小米集團組織部發布組織架構調整郵件,披露為了配合公司AIoT戰略加速落地,推動芯片研發業務更快發展,小米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松果電子團隊進行重組,其中部分團隊分拆組建新公司南京大魚半導體。南京大魚半導體將專注于半導體領域的 IoT 芯片與解決方案的技術研發,而松果將繼續專注手機 SoC 芯片研發。
如今,小米對芯原微電子的投資,更能說明小米對芯片之路的堅定,后續有望借助芯原積累的優勢加速澎湃芯片研發進程。不過,目前雙方都未向外界作出說明,未來雙方可能在AIoT領域,或者是智能手機領域合作芯片研發,甚至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