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長虹美菱2018三季報顯示,1-9月集團營收132.49億元,同比微增0.53%;歸母凈利潤6563.85萬元,同比減少45.4%;扣非凈利潤-1172萬元,同比減少114.19%。作為國內TOP5的冰箱品牌,冰箱收入可占到長虹美菱集團整體收入的四成以上,而2018年前8個月,其冰箱銷量下滑9.7%,其中,內銷下滑0.6%,外銷下滑19.8%。對此,美菱方面表示,冰箱市場整體低迷,但得益于公司不斷推動產品升級,內銷表現優于整體市場表現;同時,出口業務的調整,尤其是中低端產品退出海外市場,造成外銷大幅下滑。
青島海爾2018前三季度,冰箱內銷營收同比增長15.9%;外銷方面,美元收入同比增長11.83%;卡薩帝高端引領效果顯著,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49%,萬元以上冰箱市場份額達到36%。前三季度,海爾冰箱整體零售份額較去年同期提升4.03%。
幾大主流品牌中,唯有海爾冰箱的量、額提升均較為明顯。光大證券分析人士指出,從2016年第三季度以來,冰箱行業需求增速見頂回落,2018年三季度需求增速進一步放緩,第四季度需求仍舊疲軟。整體而言,2018年冰箱市場表現平淡,但價格提升趨勢明顯。
從各企業公布的財報結果來看,冰箱產業想要獲得量的突破已經很難,唯有以提升產品中高端占比,掘取更高利潤率制勝才是關鍵。
在幾大主流冰箱企業中,海爾的高端布局最早,也是成效最明顯地,在行業景氣度承壓的局勢下,依靠產品結構升級和渠道效率提升,海爾內銷冰箱在2018前三季度取得了兩位數增長,進一步顯示了其白電龍頭實力的不凡。華泰證券指出,“在更新需求占主導地位的情況下,龍頭企業的品牌力、產品力、渠道力會形成增強的協同性,市場份額穩步提升。”而在市場蛋糕固定的情況下,大品牌的威壓意味著中小品牌生存空間的進一步萎縮。
事實上,從2016年到2018年,萬元以上的冰箱零售額占比已從10.9%提升至17.2%;1.5萬元以上的冰箱零售額占比則從3.8%提升至5.9%,而價格越是走高,消費者對品牌的敏感度越高。
以COLMO的發布為切入點,美的也在不斷提高中高端產品的占比。2018年,美的公司冰箱均價提升20%,相較2016年已經翻倍。美的方面認為,“產品升級和均價提升符合消費升級趨勢,2019年品牌差異化有助于其盈利改善。”
美菱在嘗試“雅典娜”、ChiQ等高端子品牌布局不成后,回歸“美菱”本身,推出M鮮生系列新品。尤其2月份的“全面薄”系列,5款產品起步價1.6萬元,最高價2.5萬元,全面沖入高端戰場。
后市預測 2019冰箱行業或回暖
經歷了2018市場的全面低迷,2019迎來了一系列利好消息,這些利好也將惠及冰箱行業。
首先,中美貿易戰出現緩和跡象。3月1日,特朗普政府宣布暫時維持對中國進口商品10%的關稅額度,這一表態讓深恐兩國貿易戰升級的全球市場松了口氣。表現在A股市場,便是大盤的止跌回升與補漲;表現在消費市場,則是消費信心的回歸,那些在2018年被擱置的購物清單將重新回到購物車中。
此外,年初國家十部委發布促家電、汽車消費升級的24條舉措,支持綠色智能家電銷售,預計三年拉動消費約7000億元,對于準備迎接家電更新換代潮的眾多企業而言,又是一重利好。
近年來,中國家電網見證了冰箱行業高端升級的歷程。正如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公布的家用電冰箱路線圖所示,國內冰箱行業已經經歷了幾大主要維度的升級,基礎方面,包括容積與間室設計、壓縮機技術、制冷系統整體、溫度精確控制、風冷保濕和抗菌除菌等;智能化方面,包括食品自動識別、營養膳食管理;制造方面包括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訂單響應時間等,形成了具有國際競爭水平的高端產品陣列,為國內的冰箱消費升級做好產品準備。
而更重要的是,冰箱市場更新潮頭已經涌來。東興證券分析師鄭閔鋼指出,產業在線數據顯示,上一輪家電下鄉、節能惠民政策期間,我國市場投放了遠超同比的冰箱產品,2009年冰箱內銷量同比增長50.7%,2010年再增長29.7%,經過了近10年的冰箱更換周期,2012-2018年間冰箱內銷量持續下滑,近年來內銷量同比跌幅達到3.3%-7.3%,市場更新高峰至今未能體現。“經測算我們判斷前期投放的超量產品已逼近其產品更換高峰期。冰箱更新潮勢必帶動隨后的內銷量增速,而此輪潮流將首先帶動冰箱頭部品牌企業率先受益,更新潮拉動企業業績增速的確定性較強。”
同時,兩會期間國家又送來制造業增值稅稅率由16%降至13%的“超級大禮包”,讓制造企業能夠輕裝上陣,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產品。
在這多重利好下,我們有理由相信2019年冰箱產業的表現要極大優于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