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再次迎來重磅消息。8月31日,南方(以廣東起步)電力現貨市場啟動會在廣州召開。按照媒體和有關方面的表述,“南方(以廣東起步)電力現貨市場正式啟動試運行,標志著我國電力市場化改革邁出了最關鍵的一步”。
電力現貨無疑是當前電力體制改革的粗筆和亮色,受到的關注程度自然也是非同一般。正如對整體電力體制改革的認識和判斷不一致,各方對電力現貨市場建設的認識和判斷也并不一致。有高度贊賞熱切期待者,有恨其不爭悲觀失望者,有事不關已冷眼旁觀者,有客觀評價建言突破者,各樣人等各懷心思不一而足,共同構成本輪電力體制改革的完整畫卷。
平心而論,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成績是清晰可見的。2015年拉開大幕,經過2016年的提速擴圍后,2017年繼續(xù)深入發(fā)力,各項改革措施有序推進,形成了綜合試點為主、多模式探索的新格局,進一步釋放了改革紅利。2017年,全國市場化交易電量累計1.63萬億千瓦時,同比大幅增長45%,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達26%左右。在上年降低實體經濟用電成本1000億元的基礎上,再為實體經濟減負700億元。
客觀地說,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所面臨的矛盾和問題同樣清晰可見。比如行政干預問題,或明或暗指定交易方、限定交易價格等并未完全遠去,目前的市場交易電量究竟有多少屬于真正市場行為需要觀察。比如省間壁壘問題,似乎是地方政府牽頭推進電力體制改革的沉疴痼疾,地方政府由于利益相關而根本不能成為超脫的“裁判”。比如爭權奪利問題,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業(yè)、供應和用戶各方認識偏差、訴求不一帶來的糾葛難斷。比如機制建設問題,《能源法》《電力法》等立法修法工作進展不如人意,能源央企重組可能帶來的市場操控力問題也似乎尚未充分慮及。
(來源:能源研究俱樂部 作者:蔣學林)
電力現貨市場是電力市場建設的關鍵組成之一,具備發(fā)現電力價格、優(yōu)化資源配置等重要作用,甚至有人認為“無現貨不市場”。一年前的8月28日,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辦公廳、國家能源局綜合司聯合印發(fā)《關于開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選擇南方(以廣東起步)、蒙西、浙江、山西、山東、福建、四川、甘肅等8個地區(qū)作為第一批試點,加快組織推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工作,開啟了本輪電力體制改革的現貨市場建設之門。按照文件規(guī)定,2018年底前啟動電力現貨市場試運行。
廣東電力現貨市場作為“正式啟動試運行”的首個吃螃蟹者,可能出乎不少人意料,因為此前業(yè)內估計浙江因基礎條件較好更有可能率先突破。這是無傷大局的細枝末節(jié),但消息甫出還是受到了部分人士的質疑,表示其距離“試運行”還有很大差距。了解區(qū)域電力市場建設歷史者應當記憶猶深,東北、華東、南方電力市場都進行了模擬運行,但東北電力市場在“試運行”階段出現問題,而后全國區(qū)域電力市場建設進入停滯階段。以是觀之,《關于征求南方(以廣東起步)電力現貨市場系列規(guī)則意見的通知》發(fā)布第二天,即宣布“正式啟動試運行”確實顯得為時尚早。
深入觀察,其實玩了個文字游戲或是文字理解上的偏差,其“試運行”內涵與外延有所擴大。按照官方表述,“廣東電力現貨市場試運行工作將按照模擬推演、模擬運行(不結算)、結算試運行三個階段開展”。可見,結算試運行之前還有一段路要走,而結算試運行本身更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坎兒。所以,一方面樂見其成,每一個小目標的實現都是距離大目標實現更近了一步;另一方面靜觀其變,充分考慮現貨市場建設面臨的困難和矛盾,急于求成只能收獲欲速則不達的結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注重系統(tǒng)性、整體性、協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改革的重要方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只是電力體制改革的一部分,而電力體制改革又是眾多重大改革事項之一,必須以更加廣闊的視野、更具創(chuàng)新的思維、更有耐心的堅毅、更為協同的手段統(tǒng)籌推進。電力體制改革面臨的問題和矛盾,同樣是電力現貨市場建設的問題和矛盾,整體道路鋪平,電力現貨市場才能走得更穩(wěn)更好更遠。
此外,今年上半年,全國電力市場交易電量合計為7520億千瓦時(中電聯數據),市場交易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為23.3%。雖然與2017年同期相比,全國市場交易電量增長30.6%、比重提高3.8個百分點,但與2017年全年相比,市場交易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下降了2.6個百分點。這是否意味著市場參與意愿下降,值得警惕、關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