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在明年發射一顆新的可回收衛星,這將允許實驗和其他有效載荷被送入太空,并在太空運行一段時間后返回地球。
周四,在德國不來梅舉行的2018國際宇航大會上,來自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CAST)的副院長李明在一個論壇上展示了這顆衛星及其潛在用途。
該衛星被稱為空間環境利用的先進平臺,可在空間生物學、醫藥和材料以及空間科學實驗中發揮重要作用。
這顆衛星是基于中國早期的可回收衛星,名為“返回式衛星”(FSW)。這些衛星配備了照相機,用于氣候、地理和農業的目的,包括輻照種子作為提高產量的試驗的一部分。
新的3500公斤級衛星可用于電池供電的短期配置和帶有額外太陽能電池陣列的長期版本。它將能夠攜帶500-600公斤的可回收載荷。定價方面,根據目前的國際市場,價格將下分合理。
CAST目前正在考慮從2019年到2025年的15個衛星任務。返回艙的結構、設備和電纜將是可重復使用的,有助于協助成本和發射節奏。每一次飛行都將更換隔熱罩。
第一顆衛星目前處于正樣研制階段,它將在2019年飛往太空之前完成對系統、集成和裝配進行測試。這顆衛星將通過長征2D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使衛星進入近43度的傾斜軌道,高度約340公里。這些衛星可能會在內蒙古的西子王旗附近返回,那里執行過很多次中國的載人航天任務。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尼爾阿姆斯特朗教授約翰霍拉克將這一進展描述為“令人興奮的”?!斑@是一個探索商業價值的好機會,我們從送入太空的東西中發現商機,把它們留在那里,給它們充電。在如何使用這類衛星的問題上,太空給了你無限想象的空間?!?/p>
”我們將拭目以待,我們會看到它是如何發展的。在科學意義上,真正的商業只不過是一個可證偽的假設。我們將看到許多創新?!被衾搜a充道。
CAST屬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該院是中國航天計劃的主要承包商。CAST已經制造并發射了25顆可回收的衛星,11艘載人航天飛船,以及一個月球返回艙和嫦娥五號,他們在2014年進行了一次完整的月球軌道返回任務測試,而嫦娥五號計劃于2019年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