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放射學的不斷發展,傳統的X線攝片已發展為數字放射攝影,而CT和MR取得了更大發展,在臨床醫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核醫學作為影像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有50年的歷程,經歷掃描、Y照相、SPECT和PET顯像4個階段,目前,PET已成為重要的影像學診斷模式,其全稱為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儀,是研究人體組織代謝和受體功能的一種最先進的影像設備,其中,PET/CT由于能夠同時反映機體功能和解剖的信息,并以靈敏度高、掃描速度快、密度分辨率高迅速覆蓋市場,得到了臨床醫生的高度認可。“然而,PET/CT存在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其不能同時采集圖像、軟組織分辨率差(腦、肝、腎、乳腺、前列腺)、無法實現多參數成像,且對患者會產生較高的X線輻射,這些對醫生的臨床診斷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而PET/MR的出現則很好地彌補了這些短板。”杭州全景醫學影像診斷中心院長李方表示。
2016年4月,GE醫療中國宣布正式推出正電子發射磁共振成像系統SIGNA PET/MR, 該系統采用了SiPM全數字化固態陣列式光電轉化器實現帶有TOF技術的PET探測器,以高端的3.0T靜音磁共振作為平臺,采用ZTE技術實現精準PET衰減校正,實現了PET與MR一體化同步掃描。
具體來講,一體化PET/MR將TOF-PET探測器與 MR體線圈有機整合在一起,全新SiPMS探測器實現TOF功能, 使其在具備磁共振成像功能的同時,實現PET的所有功能,同時,LBS镥閃爍晶體與SIPM固態陣列光電轉換器融合在一起帶來了PET探測器,從而首次在一體化PET/MR上實現了TOF技術,將時間分辨率提升到400ps*以下,靈敏度高達21cps/kBq*,有效消除 "正電子穿透效應”偽影和 ”熱器官“偽影,降低假陽性和假陰性,提升了掃描速度和圖像分辨率,降低示蹤劑注射劑量,帶來更為精準、安全的掃描體驗,拓展了其在神經系統、腦功能研究、腫瘤、心血管、兒科和體檢篩查中的作用。
據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武漢協和醫院主任蘭曉莉介紹,PET/MR 對神經系統相關的帕金森病、癡呆以及癲癇等早期精準診斷,PET/MR能夠提供更加準確的定量化診斷信息;對在腦、頭頸部、 頭頸部、 頭頸部、 腹腔 、盆腔臟器腫瘤診斷中 ,PET/MR采用多參數、對比度成像技術,在確保高軟組織分辨率的基礎上,能夠發現更小病灶 (毫米級);在心血管領域,尤其是在冠狀動脈斑塊成像、心肌存活性檢測方面,PET/MR能夠同時提供心肌MR高分辨率的解剖結構和PET血流灌注,大幅提高了醫生臨床診斷信心;而在兒科篩查領域,對于兒童腫瘤中淋巴、 骨骼腫瘤和軟組織腫瘤發病率較高的病種, PET/MR所具備的低劑量和快速全身掃描優勢,為兒童腫瘤的早期診斷發現、和療效評估提供了重要價值。
(圖片來源:GE醫療供圖)
正是因為PET/MR的多重優勢,在其推出兩年有余的時間里,已先后在全國多家知名三甲醫院落地進行臨床應用和科研使用,2018年8月25日,包括已率先使用PET/MR的一批三甲醫院和若干外資醫院共計18家醫院加入了由GE醫療發起的國內首個SIGNA? PET/MR精英社群——蓋亞俱樂部,該俱樂部將面向核醫學領域的專家和醫療機構,提供基于該融合影像技術的科研與臨床交流平臺,并通過整合GE全球優勢資源和服務運營能力,以涵蓋產品技術、服務和運營的整體解決方案,打造一體化PET/MR行業生態圈,促進國內外的科研交流與資源共享,推進我國重大疾病精準診斷的科研產出和臨床應用轉化。
只有高層次的醫療機構才能加入蓋亞俱樂部嗎?對此,GE醫療中國PET/MR的產品總經理蔣方方對醫谷表示:該俱樂部是對全行業開放的,只要對PET/MR感興趣的醫療機構,都可以加入,并且是免費的,俱樂部除了定期舉辦交流活動之外,還將根據會員的不同需求和類別,提供多樣化的資源共享和進階,包括國際交流、培訓支持、聯合市場推廣等,以更好地發揮聚合型平臺的優勢,真正助力我國PET/MR科研實力和臨床應用水平的提升。
另據蔣方方透露, PET/MR目前在我國的臨床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在國內醫療機構的裝機量不到20臺(訂單量還在持續增加中),“希望在未來,PET/MR還能夠進入到更多的基層醫療機構,大幅度提升其醫療服務能力,為助力國家大力提倡的分級診療帶去重要補充。” 蔣方方最后如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