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度淡出公眾視野的電力市場" title="區域電力市場" target="_blank">區域電力市場,在國家發改委出臺《關于推進電力市場建設的實施意見》后被再次提上議事日程,引發新一輪建設“小高潮”。
區域電力市場的構建是實現資源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的有效途徑,是還原電力商品屬性,推動電力工業良性發展的重要載體。隨著輸配電價的核定和省級電力交易機構在全國范圍內遍地開花,全國各省級電力市場化交易開展已取得豐碩成果——電力市場化交易電量總額已接近全社會用電量的19%,市場機制的確立和規范正悄然改變著電力工業的發展方式,也為區域電力市場的構建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我國的資源稟賦和區域電力市場建設的經驗教訓不難發現,省間壁壘嚴重阻礙著跨省資源的合理流動,構建區域電力市場更需要政府理順合理的省間利益分配機制,確立與區域電力市場相對應的政府職能部門統籌協調推進。矮化區域市場的作用對實現資源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的電改目標無異于緣木求魚,省內、省間兩重市場的蓬勃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為全國電力市場的建成作良好鋪墊。而區域電力市場的建設過程可謂“昨天”很掙扎,“明天”很美好,但“今天”又如何?
西電東送“無心插柳”南方區域電力市場雛形
南方區域是我國經濟發展橋頭堡和電改排頭兵。南方區域內東西部省區在經濟結構和能源分布之間、用電需求和發電裝機之間、用電負荷季節特性和一次能源供應自然特性之間存在著極強的互補性。其中90%的水電裝機集中在云南、廣西、貴州,90%的煤炭產量在集中在貴州、云南,而75%的用電負荷和80%的國民生產總值集中在廣東、廣西等省區。同時,隨著我國經濟從中高速增長轉入發展“新常態”,從需求側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拉動用電快速增長的基礎尚未形成,南方區域用電維持在5%左右的增長幅度并趨于穩定。從供應側看,過去經濟“粗放式”增長、“跑馬圈地”式的開發建設“后遺癥”逐步暴露,南方區域內發電裝機過剩、利用小時持續下滑等問題日益突出;云南富余水電消納在區域之間、流域之間、季節之間以及一次能源之間的市場空間被省為實體的經濟壁壘所挾持,省間協調難度日益增加,清潔能源消納問題由局部性逐步向區域性蔓延,單純依靠省內市場機制在短時間內難以徹底解決。
西電東送工程作為國家一項長期戰略,通過多年建設和發展,在南方區域已建成“八交十直”的跨省區輸電網絡,輸送能力達到4750萬千瓦,南方五省區已形成了緊密聯絡的大網絡,為區域電力市場的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物理網架基礎;同時圍繞西電東送形成的區域電力生產運行機制,為促進東西部經濟發展和節能減排作出了重要貢獻,其中西電東送協議計劃已成為南方五省區政府部門在電力生產和管理協調過程中一項重要工作和決策依據。
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推進省間電力市場化交易是西電東送戰略的重要組成理念,在貫徹國家戰略的過程中所建立的機制和積累的經驗,使南方區域電力市場的“雛形”初見端倪。同時,西部省區之間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等各不相同,東部省區的火電裝機冗余,過多依靠火力發電有悖于經濟的綠色發展理念;省際間電網的強聯絡等區域特性和網架優勢決定了只有建立區域性的協調機制,才能充分發揮區域優勢,滿足東西部省區不同的發展需要,實現資源在更大范圍內的優化配置。
市場化交易
成為西部省份釋放消納壓力的“出口”
2016年2月26日,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印發《關于北京、廣州電力交易中心組建方案的復函》中提出,要盡快發揮交易中心平臺作用,為實現電力資源在更大范圍優化配置提供公共規范的交易服務,推動國家能源戰略的落地和南方電力市場建設。同年3月1日,廣州電力交易中心掛牌成立,2017年6月,全國首個跨省跨區月度電力交易規則——《南方區域跨區跨省月度交易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正式公布,明確了包括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在內的南方五省區內各類型跨區跨省電力交易,共設計了“月度協議計劃”、“月度發電合同轉讓”、“月度集中競價”、“月度富余電能增量掛牌”四個交易品種,并規范了交易組織、安全校核、交易執行以及計量、結算等各環節的工作要求。為跨省區電力市場交易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以“計劃+市場”的手段,最大力度消納西南富余水電,調劑余缺。
“南方區域主要以西電東送為主,在政府間簽訂的5年框架協議的基礎上,剩余空間開展市場化交易。”南方電網公司市場部相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云南送廣東電量市場化交易方式更加多樣,除了省間協商、月度增量掛牌和發電合同轉讓外,也推進了云南和貴州的水火發電權置換。同時,通過研判水電消納形勢,公司制定了促進云南水電消納二十條舉措,通過充分挖掘西電東送大通道空間,發揮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使云南富余水電由2017年初預計的550億壓減到289億,水電利用率達到88%。”
據了解,2017年南方區域共增送云南水電277億千瓦時,通過市場化手段完成268億千瓦時交易電量。其中1~5月份《規則》未公布之前,加之一季度貴州省電煤供應偏緊,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共組織以省間政府協商方式送電124億千瓦時,為全年完成277億電量奠定了基礎。6月份《規則》推出之后,針對汛期西部來水變化較快的形勢,廣州電力交易中心除按月度組織掛牌交易、發電合同轉讓等交易方式,并增加多次臨時交易,充分利用通道增送空間最終達成全年277億千瓦時的增送電量。同時利用2017年西部較往年多1.5成的來水量,在機制上進行創新嘗試,完成6.2億千瓦時云貴水火置換,但由于牽扯到多方利益,雖成交量較小,但機制上的突破將成為未來市場建設的重要方向和內容?!皣覍υ瀑F水火置換的機制創新給予了充分的肯定,2018年還要進一步完善水火置換交易規則,主要是置換的邊界條件以及利益分配方式”南方電網公司系統部相關人員介紹,“從今年實際運行的情況來看,貴州電煤供應存在很大變數,云南水電仍有大量富余,在貴州局部時段送出能力不足情況下,增送云南水電是否屬于水火置換的范疇有待商榷,所以置換邊界條件需要進一步梳理和明晰,來平衡各省區間以及發電企業間的利益。”
南方區域電力市場逐步走向成熟經歷了因勢利導和順水推舟的過程。借助于云南水電進入汛期之后棄水矛盾的集中爆發,廣州電力交易中心成為西部省份釋放消納壓力的有效“出口”,電力交易平臺組織的外送和消納成為云南省經濟的主要增長點。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市場運作初期,市場機制打破了“大鍋飯”的傳統送出方式,將電量分解到各家電廠,發電側主體參與市場的積極性并不高。通過近半年的市場化運行和交易機制的完善,西部發電廠已經逐步意識到市場化為其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生產動能,電價枯期倒掛等困擾南方區域市場的頑疾逐漸得到緩解。廣州電力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為了進一步緩解枯期電價倒掛的情況,我們在交易機制上也作了修訂,將增設‘保底消納’的交易品種。在沒有發電廠愿意摘牌,清潔能源又大量富余的情況下,通過與市場各方主體的充分溝通,最終以統一協商價格進行結算,避免清潔能源被白白浪費掉,同時在發電側價格進一步穩固的基礎上理順豐枯期價格,體現市場規則的存在意義。”
走出對數字盲目崇拜的誤區
隨著新一輪電改步入“深水區”,電改洪流推動著全國各省及區域電力市場不斷試探和前行。在改革的推進過程中,從專家學者到輿論媒體,都約定俗成地以民眾“喜聞樂見”的數字對比來說話,誤將發電側“割肉”讓利給高耗能企業認定為“改革紅利”,將買方市場下價格形成的階段性表現曲解為市場化交易的意義,將降價讓利作為電改成效的唯一評判標準,將市場主體放開程度和直接交易電量的量化數字凌駕于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循序漸進的過程中之上,將市場參與主體數量和電力交易規模作為市場化改革成效的衡量標尺,這些誤區既偏離了電改推進的軌跡,也有悖于電改的正確方向和初衷。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就目前用戶側而言,對于降電價的需求并不迫切,健康理性的市場和相對穩定的電價及電量才是用戶真正的訴求。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交易技術條件、交易平臺和市場化交易機制的確立,而不是體現在交易的數量上,通過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才能充分實現和滿足客觀需要,更好地進行省際間的余缺調劑。遵循事物的客觀發展規律,才不會因為急功近利而徒勞無功。
“能夠推動經濟、行業良性發展才是健康的市場,捋順價格機制比盲目擴大直接交易電量要迫切的多?!睆V州電力交易中心負責人介紹,“盡管目前南方區域電力市場的交易品種、規則以及用戶的放開程度還不盡完善,但南方區域市場牽扯到發用電多方利益,不能不考慮省為實體等現實因素而跳出市場談市場。目前多方反映認為廣東用戶沒有進入到省間市場交易,但是市場的放開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也是今年廣州電力交易中心推動的重點工作?!?/p>
據了解,2017年南方區域省間市場化電量占比12.5%,市場化交易電量主要集中在汛期。目前廣東已有49家發電企業、云南16家發電企業進入跨區跨省電力市場。2017年完成的268億市場化交易電量由廣東省非市場用戶承擔。通過省間分配機制受惠的廣東發電企業在報價策略和市場策略上都會有所體現,間接普惠于廣東省內用戶。
“目前云南和貴州的市場化放開程度很高,廣東市場的準入和放開程度還需要政府來統籌推動,南方區域市場交易涉及兩重交易,省間市場有清潔能源優先權的問題,省內又有市場主體準入批次和準入量的問題。需要政府從公平公正公開的角度協調統籌推進?!睆V州電力交易中心負責人建議。
市場化離不開物理手段的支撐。目前云南、廣東兩省市場化電量的擴大并不取決于用戶的放開程度,而是取決于通道富余能力。從2017年實際運行情況來看,框架協議之外的市場化電量相對有限,西電東送大通道的輸送能力已被充分挖掘,即便放開用戶側,更大的意義在于完善了市場機制,對擴大直接交易的成交量效果甚微。構建區域電力市場首先要明確目標,一旦市場遭受過多干預,電網安全受到威脅,對數字的盲目崇拜未免有舍本逐末之嫌。
以現貨市場“命題”未來南方區域電力市場發展
西電東送戰略實施20余年的寶貴經驗,奠定了南方區域電力中長期市場體系的基礎。通過近年來開展的各個交易品種在不同周期的市場化交易,電力的商品屬性和資源優化配置的改革初衷逐步體現。然而,在中長期交易中,僅簡單考慮交易電量、價格和合同履約,未充分考慮供需形勢變化、電網安全運行約束、清潔能源消納、優先發電保障等要求,隨著發用電計劃規模的逐步放開,市場交易與調度運行的困難和矛盾日益突出。
2017年國家發改委、能源局《關于開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將南方(以廣東起步)作為第一批試點,加快推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在2020年后要具備開展南方區域統一集中式電力現貨市場交易的條件。
“現在供大于求的環境下,區域電力市場的建設和省內市場的建設,需要以現貨市場來更好地體現電力的時間和空間屬性,也有利于南方區域各市場主體得到真正的實惠。”南方電網公司系統部相關人員坦言,“目前輸配電價核定完成,更有利于清晰的價格信號產生,為需求方提供更多的選擇權,無論對電力的價格、質量都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也有利于西部清潔能源消納?!?/p>
建設南方區域統一現貨市場一方面可以推動邊際成本較低的清潔能源優先發電,促進國家西電東送戰略和清潔能源更大范圍的消納,實現電力資源的優化配置作用;另一方面,以最優經濟調度為技術手段,使用日前或實時階段相對精準的電網信息組織市場交易出清,更有利于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同時,結合各類中長期電力交易,更有助于發現更全面的電力商品價格并促進規劃投資。
區域統一現貨市場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交易出清及安全校核必須緊密配合,交易流程必須優化高效。中長期交易采用的省間、省內交易獨立運作、相互配合的組織模式必然無法滿足現貨市場交易的安全性、即時性要求,需要一體化組織模式進行運作。
“首先,構建電力現貨市場應以安全為核心,調度機構與交易機構按照職責共同組織現貨市場。其次充分考慮區域電網和省級電網基礎條件,由國家級/區域級電力交易中心、電力調度機構主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穩妥起步,協調推進?!睆V州電力交易中心負責人在介紹南方區域電力現貨市場推進路徑時介紹,“南方區域現貨市場類似于關稅體制下的進出口貿易,以中長期協議計劃優先保障為基礎,緊密聯合各省區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通過更廣闊的交易渠道激發市場活力,不斷培育更多的跨區跨省綜合營銷服務商,是推進區域市場融合統一的強大驅動力?!?/p>
區域電力市場仍需政府“扶上馬送一程”
南方區域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區域內囊括供應側和需求側,“八交十直”為市場化提供了堅強的物理支撐,“先天基因”明顯優于其它區域市場。“寵兒”從蹣跚學步到茁壯成長,在邁向理想電力市場的道路上仍需積跬步以至千里。
“2018年我們在交易機制上作出創新,基于不可控的因素較多,月度波動性較大的情況,下一步將考慮拉長交易周期,范圍不局限于月度,有可能擴至年度長協,并在月度進行分解,使月度報價不會對價格產生太大的擾動?!睆V州電力交易中心負責人介紹,“同時南方區域市場化交易不僅僅局限于云南和廣東兩省,受端范圍將進一步擴大,促成云南與廣西、貴州間更多的直接交易可能?!?/p>
據了解,對于南方市場省間結合緊密,市場化交易品種逐漸豐富,時間窗口有限的情況,廣州交易中心將在2017年《規則》的基礎上在組織方式、價格成交機制上作微調,提高市場運行效率;針對年度長協增加雙邊協商、發電合同轉讓等交易品種;在月度增量掛牌機制中對結算、安全校核、偏差考核和信息發布進行更詳細的規定。
南方區域電力市場建設有了良好的起步和開端,市場各方對構建理想的南方區域市場有著熱切且積極的初心。但裝機能力普遍過剩和省為實體的基本國情是區域市場建設避之不及的障礙,更不是完全交由市場可以解決的問題。目前電力市場的試點、建設都是由各省級政府部門主導開展,但對于區域市場的構建,卻沒有相關政府職能部門進行推進,多方利益缺乏協調統籌。各省區出于對本省區GDP的考量和省區內發電企業的保護可以理解,但要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長遠的發展,更需要跳出眼前利益的局限。當壁壘一旦得到破除,更廣闊的的公共福祉將會創造更大經濟空間和社會效益。
電力是基礎行業,也是政府嚴格掌控的資源,與行政力量的交集使得將所有問題交由市場來解決有未免些過于理想化。目前南方區域各省級市場的規則都是依據省內資源結構和經濟環境制定,多方市場均不在一個“頻道”,為省級市場與區域市場的進一步融合增加難度,因此,在交易層面盡量減少行政干預的前提下,在技術層面上還需要政府進一步考慮銜接問題。
構建區域電力市場需要有一顆做市場的心,更需要對市場有信心。相信在立法層面推出統一明確的規則,在政府層面強有力的主導下構建公平、公正、公開的交易平臺和規范的業務流程,在市場各方主體以誠信為原則的良好協同下,區域電力市場能夠擺脫昨日的糾葛與困境,在明日經濟穩中向好的環境下向理想的電力市場加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