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手機在深圳華為園區舉辦了首個華為手機開放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反思了華為P10閃存的問題,表示兩種規格的閃存采購差價非常小,主要是因為存儲芯片的供應短缺,為了保證供貨而不是省錢,這不禁讓人思考未來會否加大對產業鏈的投入。
華為一直都以趕超蘋果和三星為目標,如今其成為全球第三大和國產第一大手機品牌,2016年其出貨量達到1.39億部,約占全球智能手機市場9.5%的市場份額,如此大的體量對全球的手機供應鏈有很大的需求。
華為一直都有很強的危機意識,也正因此所以它堅持開發自己的手機芯片,以免受制于人,在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后,去年華為海思已成為全球第六大芯片企業,華為海思推出的手機芯片麒麟系列的性能接近全球手機芯片老大高通。除了手機芯片外,華為表示它一直都在開發手機操作系統,避免有一天Android系統不再開放了它有系統可用。
擁有如此強烈危機意識的它,在手機供應鏈方面當然也一直都在努力。在半導體制造方面,已與中國最大芯片制造企業中芯國際達成合作開發先進的半導體制造工藝,已開發SSD控制芯片,也曾傳聞要與富士康合作開發液晶面板,可見它是有進入手機供應鏈的計劃的。
供應鏈恰恰是三星成為全球最大手機企業的關鍵,當前三星在半導體制造、存儲芯片、芯片設計、面板等行業都居于全球前列,憑借在各個行業所取得的領先技術優勢讓它在高端手機市場成為蘋果的有力競爭者。
有三星的例子在前,筆者認為華為在反思此次P10閃存問題之后是有可能加大在產業鏈的投入的,這將可以增強它手機業務的競爭力。
另一方面,發展手機供應鏈也有助于華為營收的增長。華為希望消費者業務成為其增長的引擎,以三星做對比,三星能成為全球科技行業大企業并非僅僅靠手機業務是通過建立了強大的產業鏈而獲得當前的地位,華為消費者業務要獲得持續的增長當然也需要進入產業鏈以壯大自己的體量。
中國制造正在竭力往高端制造業爬升,華為作為中國最知名的科技企業,發展產業鏈也符合國內的發展趨勢,因此筆者認為它未來加大對產業鏈的投入可能性還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