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特爾宣布將斥資153億美元(約1056億元人民幣)高價收購自動駕駛汽車硬件供應商Mobileye。實際上,不只英特爾這種老牌芯片企業,包括高通、英偉達在內的芯片廠商都在“火拼”自動駕駛。
盡管自動駕駛汽車目前尚未正式進入消費市場,但以當下的動向來看,智能汽車技術的發展步伐將不會停歇。在此之前,在自動駕駛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的芯片將會上演一場異常激烈的話語權之爭。
芯片巨頭布局無人駕駛
無人駕駛技術日漸火爆,而芯片廠商紛紛開始出手跑馬圈地。據了解,美國芯片制造商英特爾公司近日宣布,以153億美元(約1056億元人民幣)收購以色列無人駕駛技術公司Mobileye。在2016年年7月,Mobileye宣布將與寶馬和英特爾合作,計劃在2021年實現高度自動駕駛車輛和全自動駕駛車輛量產。英特爾表示,該交易有望在未來9個月內完成,一旦收購完成,自動駕駛行業將得到進一步加速發展,到2030年估值會達到700億美元(約4834億元人民幣)。
實際上,就在英特爾宣布收購Mobileye后不久,其芯片對手英偉達就不甘落后,宣布與汽車配件行業巨頭博世達成合作。據了解,英偉達和博世宣布,將共同開發一款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系統,另外還會準備一款超級芯片Xavier,旨在實現各類自動駕駛任務,同時雙方合作之后的系統會對所有汽車廠商銷售。
在此之前,另一家芯片廠商高通收購了汽車領域半導體巨頭恩智浦NXP,這家公司旗下的FreeScale在汽車芯片制造方面也擁有雄厚的實力。
無人駕駛有望成為后市掘金點
前幾年還方興未艾的手機和電腦智能芯片市場,這兩年已經開始江河日下了,雖說5G時代可能要不了兩三年就會到來,但對于移動電子產品的智能芯片而言,無非只是功能上的一次升級而已,除非科技需求突然往全新的領域轉向,不然其在移動電子產品市場的發展空間已經不大,想要生存就必須改變。
目前,各大巨頭都將人工智能視作下一個產業風口。其中,無人駕駛汽車被寄予厚望,以期商業化帶動汽車上中下游產業鏈發展,尤其是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市場。
根據麥肯錫預測,無人駕駛汽車到2025年可以產生2000億至1.9萬億美元的產值。同時,IHS Automotive預測,全球無人駕駛量產汽車將在2025年上市,估計銷量可達23萬輛。到2035年,無人駕駛汽車年銷量將達到1180萬輛,約占總銷量的10%。2035年無人駕駛汽車在北美市場份額可以達到29%,中國無人駕駛汽車市場份額為24%,歐洲市場份額為20%。
不僅如此,Gartner報告指出,芯片在每輛汽車中的價值從2000年的250美元飆升至去年的350美元。而IC Insights統計數據也表明,近三年全球車用芯片市場正以年復合成長率11%的速度增長著,2017年市場規模預計可達288億美元(約1988億元人民幣),汽車芯片市場被認為是半導體芯片市場中成長最快的應用領域。
芯片國產化尚需努力
實際上,我國近年來一直積極推進無人駕駛產業發展。目前,中國芯片廠商靠收購快速積累了規模,誕生了長電科技、中芯國際、紫光、大唐電信等跨國企業。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汽車芯片市場主要還是被海外廠商控制,我國廠商所占市場份額較小,并且我國的芯片主要依靠進口,企業處于被動位置。
隨著 “中國制造2025”等利好政策和“中國芯”等概念的提出,以及芯片進口替代需求強烈,政府方面也在大力支持國內廠商自主研發芯片,以獲取產業鏈上高附加值。近日,我國正式推出自主研制首個的“米級快速定位北斗芯片”,據了解,“米級快速定位北斗芯片”可應用于車用聯網智能終端。
如今,我國在芯片方面的實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語,而智能汽車以及無人駕駛技術日后會有極大的發展,國內的企業只要樹立起優質的品牌形象,拿出過硬的產品,亦可在未來的競爭中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