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實境(VR)可說是今年科技產業界最熱門的話題,甚至讓最近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2016年游戲開發者大會(Game Developers Conference;GDC)也不得不把每一場“虛擬實境開發會議”(VRDC)現場的大排人龍引導至更大的會議室。
在GDC一場主題為《IEEE VR的15年經驗教訓》(15 Years of Lessons From IEEE VR)專題討論期間,當討論到標準化現況或最佳實際作法時,與會成員們卻都表示不確定也沈默不語。畢竟,隨著時間的進展,圍繞著VR的相關技術已經變化得太多,因而難以建立標準。
“一般來說,并沒有一項標準,”哥倫比亞洛斯安第斯大學(Universidad de los Andes)助理教授Pablo Figueroa表示Pablo Figueroa同時也是一項致力于推動數位內容發展的《DAVID Project》合作計劃總監。
IEEE專題討論成員包括USC創新科技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Evan A. Suma、UCL教授Anthony Steed、洛斯安第斯大學助理教授Pablo Figueroa、VT教授Doug Bowman
Figueroa 與其他專題討論成員認為,他們已經為VR進行許多測試了——例如延遲、暈眩感、空間感以及手勢等,但當時所使用的設備如今看來已稍嫌落伍,包括150度視 野的相機以及60Hz或90Hz的訊框速率。維吉尼亞理工學院(VT)教授Doug Bowman補充說,10年前,頭戴式顯示器(HUD)并不流行目前支援的CAVE Automatic Virtual Environment虛擬實境技術。
“對于學術界來說,標準是極其困難的,因為你是針對特定情況的運作而開發的。有許多的結果是完全無效的,因為你并未開發出實現低于30ms延遲的系統,”倫敦大學學院(UCL)教授Anthony Steed表示。他曾經針對VR延遲對于的人體影響發表研究成果。
Figueroa 并補充說,VR的新應用以及使用案例讓許多研究人員的研究假設無效;而Bowman則認為這個問題可望成為重新進行古典實驗以及改善VR的好機會。
過去一年來,Futuremark一直在為VR開發新的3DMark基準。
“VR領域正迅速發生變化,”Futuremark 繪圖基準技術負責人Antti Hirvonen表示,“對于低延遲、高訊框率、高解析度與性能的需求是永無止境的。”
各種裝置和潛在應用的范圍也在不斷擴展中,因此,3DMark在Oculus Rift上執行2種中階性能測試,其中,第二項更嚴格的測試超越了Rift的最低規格要求。Benchmarkers并強調針對特定目的的效能水準,包括 360度視訊、相片以及各種不同程度的游戲。
第一次測試測量中等程度的游戲,結果顯示Oculus Rift在測試的大部份時間都能維持超過90f/s的傳輸速率。第二項針對更高階游戲所進行的性能測試則出現許多斷續,整個測試期間的傳輸速率也不到90f/s。
Hirvonen說,在確定一項基準之前,還必須進行其他的測試。Futuremark還將執行模擬頭部動作所需的感測器準確度測試、顯示器品質測試、降低延遲的時間扭曲測試,以及測量不同頭戴式裝置的效能。
然而,Hirvonen并未說明Futuremark的VR基準何時可確定完成。不過,該公司也計劃為擴增實境(AR)裝置發展測試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