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一場LED行業盛宴在燈都古鎮隆重上演,現場舉辦“古今對話”環節,現場由曹利暉(筆名:古今)主持,中國燈飾共享聯盟會長、重慶燈瑪特董事長汪順波,臨沂天馬燈飾董事長劉同光,上海瑩輝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呂衛東,杭州鴻雁電器有限公司總裁王米成,廣東同方照明有限公司總裁吳文鋒,中國照明學會半導體照明技術與應用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三星中國區總經理唐國慶,美國科銳光電中國區總經理邵嘉平,深圳銘家照明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春岸等資深行業人士參與互動。
主持人曹利暉:我想大家對目前我們所處的行業形勢以及發展趨勢都有初步的了解,有些問題我想我可以接著挖下去。今天請到了在行業各個領域內赫赫有名的大咖,大家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首先,我想顛覆以前古今對話的順序,今天我想反過來先一個一個問,因為各個人在所在的領域都有著特殊的地位。首先第一個問題想問問汪順波汪會長,因為在座很多都是LED照明的專家,而汪總是行業當之無愧的“賣燈專家”,剛剛我們看了許多燈光設計,劉建輝書記也反復說到要創新驅動,那我們古鎮的做燈的人都來做設計了,每一款燈就是一個專利、一個設計,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消費者會專利證書這樣的設計付出高昂的成本嗎?消費者會買單嗎?
中國燈飾共享聯盟會長、重慶燈瑪特董事長汪順波:謝謝曹總。我覺得這是兩件事,如果從藝術發展來說,這個設計可能更多是在外觀、藝術性、文化的成長,其實現在消費者觀念已經發生改變,從有形的燈向溫暖的光的需求改變。關于設計師,我們有工業設計,即燈的外觀造型設計師,但其實現在更需要的是光的設計。就我們觸摸到的終端群體而言,其實每個經銷商都在培養屬于自己的照明設計的能力,因為他知道用戶要什么。剛說到的造型設計更趨向于環境、硬裝來考慮,如果是知名設計師來設計外觀、又具有簽名的,消費者可能愿意去花錢。但是,若非這樣,去掉生產的話,很少有人愿意付出這樣的代價。
曹利暉:所以從汪會長的回答中我想提出另外一個問題,說到設計、創新驅動這個目標,可能對消費者來說,首先要達到一個知名度,但現在古鎮只要出現一兩個燈,它就會源源不斷地生產下去,這樣的話就沒有限量版。所以我們在講創新驅動、設計的時候,是否會考慮誰來設計這個問題?還要考慮一下限量版的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值得燈飾廠家思考。當然,我們要增加我們的設計、原創,這是值得鼓勵的。接下來是同方照明吳文峰,吳總身后背負金華同方這樣大的背景,收購了鶴山的銀雨,想讓吳總談一下最新的領域:對于小微企業,怎么樣借助資本力量呢?例如,沒有上市的企業,如何掛新三板上市?新三板上市之后,沒有交易額的僵尸企業又該怎么辦?之前在武夷山我們碰頭過一次,那時雙方有著獨特的見解,希望吳總今天回答一下這兩個問題。
廣東同方照明有限公司總裁吳文鋒:好,謝謝曹總。現在照明行業面臨著這么艱難的一個時刻,包括中小型的企業天天都在談資本,有一些中小、微型企業的老板感覺資本離我們太遙遠了,他們認為,只要把燈做到,然后找個好的經銷商就可以了。實際上,作為我們傳統的制造業,照明的資本思維應該是未來整個產業重新調整的思路。
我們所提到的資本是有多種方式的,最多的是我們平時用的自由資金。第二個就是我們正常的渠道——銀行貸款,第三個就是現在大家說得最多的新三板。首先是從主板,到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再到我們新三板、新市板。我在這里有幾個數據和大家說一下:新三板就是中小企業股權的轉讓機構,2013年出來了,那么現在狀況怎么樣呢?到上個月一共掛牌3050多家,其中今年就掛了1450家,這個幅度基本占這幾年來的一半。關于平均盈利上,有人講30倍、70倍、80倍,官方公布的是40.6倍,這應該說是比較高的。現在掛牌軟件產業技術,傳統制造、材料制造在全國排隊里面,北京第一,江蘇第二,上海第三,廣東第四。實際上廣東的新三板發展比較快,但進展比較慢。
關于許多企業家在聊新三板這個問題,現在新三板最大的問題是流動性,許多企業只是掛,但沒有交易,現在掛牌里面真正有交易的不超過10%,問題的主要原因在哪?我認為有三個,第一個我們的準入門檻比較高,目前新三板對企業設投資,但對個人是設了門檻,就是對金融從事的時間,還有個人的金融資產。第二,現在大量的掛牌企業沒有做實商,現在3060多家掛牌公司,只有600多家引入了做實商。如果只靠我們老板做股權是比較困難的。第三,我想提醒在座各位掛了新三板或者沒掛的老板,我們過多注重企業的營業額和利潤化,實際上掛牌以后更重要的是企業的價值,通俗點講是怎么包裝,你未來的前景,上市的企業完全是不一樣的。
最后講關于新三板的企業,接下來公開競價交易、準入條件的開放,新三板一定能成為我們資本市場的特點。我們現在有一個消息,過了一萬家之后現在新三板的門檻條件是不是改變?我相信一定會提高。
曹利暉:邵博士昨天在古鎮冥思苦想,居然在中心大道走迷了路,我很好奇他在想什么?會不會是想作為芯片技術發展趨勢?其次,會不會是在想,三星中國區唐總和立體光電一直在力推無封裝技術效果?可是效果如何呢?今天,我也想讓邵總談談對無封裝看法。
美國科銳光電中國區總經理邵嘉平:其實無封裝技術唐總也教了我很多信息,我覺得芯片和封裝的發展會越來越高,那以前我們所看到外延芯片到封裝,分成歐美、日韓、臺灣、到國產等幾個地區。所以從前幾個趨勢來看,從背光到戶外照明,商照、家居照明,我覺得其實不管是商照用得比較多的COB也好,陶瓷大功率的也好,后面有一點是毋庸置疑,就是我們國內企業崛起或是整個市場份額會越來越高。
其實CSP也好、COB也好,我主要是看利用后,對于陶瓷照明可以進行替換。我們一年會有八十萬支,路燈幾千萬支也好,上百萬支也好。可能是用大功率的陶瓷封裝,或是用更高性價比的中功率,或是CSP新的所謂無封裝,相信在不同的細分市場里頭,會更各自的優勢。
換一個不同的封裝市場里面,會有不同的樣式,比如說車用照明、車工照明,中國全世界有挺多的產能,一年大概也是1000—2000萬臺車,那么一臺車上面會有600W的燈,那么這些車用的封裝本來需要更高性價比,或者說更高功率。譬如路燈加上智能面板,控制,可能那方面對技術要求會更高,需要對產品信賴度,要求會更加高,我們還是需要用最好的材質,最好的陶瓷散熱器做封裝,未來可能會有更高功率的推廣。
曹利暉:邵博士的表達很含蓄,解讀一下大概的意思就是封裝和無封裝各有優勢,要求低的場合就用CSP無封裝芯片,性價比比較高的地方就用陶瓷封裝芯片,那么有請三星中國區總經理唐總,力推無封裝的,也是半導體行業內最早三個人之一,有請我們的權威專家給我們講一下對于封裝和無封裝是什么看法?
三星LED中國區總經理唐國慶:我認為中國的工業、實業一定會在世界上是最強的,它的先進性和創建性跟我們的工業和實業結合在一起是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這個大家要有信心。假如這些都能成立,那么古鎮的燈飾照明產業、中國燈飾照明產業一定是最強的,古鎮燈飾照耀全球的目標一定會實現的中國夢會更加完美。
中國的照明產業沒什么退縮不退縮的,只是說我們怎么樣去主動的選擇,既可以做照明,也能做照明相關的產業,因為這個世界是無奇的大,隨著中國夢的實現,照明的領域會越來越寬廣,我們照明的道路需要我們去開拓,需要去有所作為。
另外,我建議將來這個會不要這樣開,因為我們是在古鎮,開的是我們照明行業的代表大會,像人大代表一樣的開會會更好,會議要創新。
照明行業的發展要重視新的技術的出現,這是主體,在不同的位置上,我們都是為了共同的目的而來,不只是推動,CSP的出現的時候整個封裝行業意見非常大,有意見也不能阻擋新產品新技術的發展,而是要非常的關注、努力的開拓、虛心的學習。那么匯報一下CSP現在做到的程度,很多行業都在做,很多工商企業都在做,CSP的應用不在乎戶內和戶外,是已經封裝好的,準確的說是一無金線,二無支架,是我們新期待的照明產業的引起重視的又一款錦上添花的產品。
曹利暉:明年“818慶典”我們將用人民代表大會那樣的方式來進場開會。接下來我想問一下呂總,因為瑩輝是比較早做照明燈飾設計和工程的企業,我也去過上海,有5000平方的燈光設計體驗館,看了之后覺得非常專業。對于瑩輝來講,加入在所有工程上面用封裝多還是新技術多呢?比例是多少?
上海瑩輝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呂衛東:到底誰的數量多呢?我非常贊成邵總說一句話,通過細分市場來選擇市場的需求。瑩輝在做智能家居已做了12年了,我們從一開始就非常注重從專業角度去做燈光,我們一直堅持秉持的是“不是賣產品而是賣光”。剛才談到,從不到140W到160W再到200W,其實我并不太贊成越大越好。其實光不是一個只追求、講光效的東西,最終需要去感受,是講品質的東西。我們要做專業渠道,走的是細分渠道,不是走一般批發路線,所以我們會在選擇芯片上用日本、美國芯片會比較多。所以我們在今年6月份與三星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大量切入三星芯片。剛才講到誰的芯片好我并不給予評價,用在最合適的地方,做出最好的光,這樣的芯片就是最好的芯片。
曹利暉:其實剛才中川卓士講的話我是非常贊同的。他說你在行業里面五年就相當于五歲,其實我在行業里面今年是第十一年,十一就像是一個小孩子一樣,在跟各位成年人、老人家討論中突發奇想的想問一個問題,其實真正想談的是另外一層意思,譬如像劉同光或者唐總、科銳邵總這些創新性技術也好,不管怎樣,都在引領著行業的創新。由此,我們可以看待,在行業主流的一些企業層面上,其實做一個創新性的企業是非常重要,它被人所熟知接受,也需要一段很長的過程,所以我提議,立體光電為行業做出了創新,而且韓國三星與立體光電聯手也對行業的技術有一個新突破。在此呢,我提議大家以熱烈的掌聲感謝三星和立體光電為行業的創新做出了自身貢獻。
換一個輕松一點的話題,剛才雷士董事長王冬雷講到了“互聯網+下的新雷士”,第一個試點就是臨沂天馬燈飾,劉總剛好也在,也是行業的老兵,從古鎮剛開始就過來進貨,提著人民幣自己找車、自己裝車,自己拿出去賣,可以說是行業發展的見證者,燈都繁榮的參與者。我也想首先讓劉總談一談,古鎮這么多的賣場,很多人說過剩,很多人說還不夠,很多人說是因為沒有具體的理由,那么你作為行業的經銷商,你怎么看待這樣的賣場?有一種悲觀的聲音是,你憑什么為了今后的人舒適或是為了忽悠他們,投入那么高的裝修、投入那么多高的硬件,讓我們消費者來買單。有一種樂觀的說法是,我們世界燈都將來燈飾要賣設計,要當設計品來賣,一定要有這么高端、這么高大上的環境來賣,就像今天我們古鎮的星光聯盟,這是全世界最高端的、七星級的燈飾的展示殿堂。那么,我想請劉總來談談觀點。且外,也想請你分享一下,雷士把你作為第一個試點?,目前情況如何?
臨沂天馬燈飾董事長劉同光:我是1991年過來古鎮的,剛開始來古鎮的目的是拉單,一開始是做家電的,接下來就開始接觸燈具。說實在的,經歷了這么多年,我是如何看待古鎮的市場呢?目前你訂了我貨,我接了單,再賣出去,就像雷士家居這塊今年目標是一個億,所以說,古鎮需要走共同發展的路。對于臨沂市場,很多人說現在的市場冬天來了,但我感覺并不是特別明顯,其實臨沂有幾大優點:臨沂燈飾市場規模大、覆蓋廣,其擁有優秀批發市場、政府對市場也特別重視。
曹利暉:其實,在劉總享受不用找那么多廠家去選擇合作時,很多傳統燈飾企業感到莫大的壓力,當雷士系統里面一次訂貨會訂了2.5個億時,其中其他生產此類單品的企業就損失了2.5億訂單。目前雷士歐普等品牌的產品線無限延伸的背后,其實是依托自身強大渠道資源對其他燈飾照明企業進行“掃蕩”。在以往,雷士經銷商在選擇家居照明產品時,會選擇其他單品企業,而現在雷士產品線豐富之后,經銷商更傾向于在雷士品牌下選擇其他產品,而其他企業則淪為大品牌的代工企業。在這種情形下,其他單品企業如何去做自己的渠道,這是需要我們思考和警覺。市場固然不好,但雷士、歐普、鉅豪、華藝等品牌所進行的復合店式“掃蕩”,沒有品牌的企業應該思考下一步怎么走。
接下來要問一下杭州鴻雁電器集團總裁王米成,鴻雁在很早以前就提出智能電氣和智慧家居概念,鴻雁一直在說,也一直在做,那么目前鴻雁的智能家居發展情況如何?
杭州鴻雁電器有限公司總裁王米成:現在的一般消費者在消費時更注重消費將更注重體驗,現在很多智能家居產品是用手機端進行控制,但現在家里很少有人專門拿著手機去控制家里燈,其實智能家居一定要能給用戶帶來便利,又不需要改變原有的生活習慣。智能家居并不是簡單的智能控制,而是一種能切實解決用戶實際需求,并且使用方便、快捷的人性化體驗。為此,以對智能照明產品的開發為例,鴻雁針對消費者的需求,鴻雁采用有線無線相結合的先進的綜合布線技術,以此來提供一整套的人居環境智能化解決方案,實現用戶對整體人居環境的燈光、音樂、家電、安防、能源等各種情景的控制,不僅體現了人居環境的智能化、節能化,而更滿足了人們對家居生活安全性、舒適性、便捷性的需求。
曹利暉:智能家居更加智能化、人性化這是一種趨勢,智能距離消費到底有多遠?未來到底有多遠?這是投入智能家居的中小企業應該思考的問題。如果這種投入過后,智能家居市場時間點還未到來,這個投入虧損還能支撐多久,這是值得企業思考的問題。接下來這位是原先在TCL照明擔任過總經理,現在自己創立一家公司,名字叫深圳銘家照明有限公司,他就是李春岸。銘家照明在歐美市場取得驕人成績,今天要請李總分享進軍歐美市場的一些經驗。
深圳銘家照明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春岸:美國市場非常巨大,我們印象中的美國是一個自由市場,一切都是自由,但其實美國是一個高度壟斷的市場,這種壟斷是在激烈市場競爭下產生的,美國渠道相對完善且單一,包括TheHomeDepot、Lowes等,如果企業沒有進入這樣的渠道,或者和GE等當地企業合作的話,那么進入美國市場是非常難的,因為美國很注重對消費者的保護。當企業進入美國市場,需要本土化、渠道商服務管理等,對企業挑戰非常大,我建議還是和當地企業進行合作。
在歐洲市場,透過法蘭克福展、俄羅斯照明展的歐洲企業我們可以看出,歐洲企業在燈具的設計、人文審美等擁有優勢,但面臨LED的快速變化以及光學應用是歐洲企業的短板,在LED時代,中國LED企業是有很大機會的,因為在品質基礎上,歐洲缺失制造商、供應商,在歐洲展會上展出的燈具,一看就知道是來自中國;如果有一天我們做出的燈具,在設計上具有歐洲的血統,那么我們才能真正進入歐洲市場,因為中國企業很多時候不知道歐美市場到底需要什么。
另外,我們很容易把LED當成半導體產品,但歐洲企業則會以跨界思維進行思考,他們會融入藍牙、手機等通訊工具,中國擁有燈具以及通訊等企業,我們絕對要跨界方式來做燈,而不是用做燈角度來制造燈的未來,這是沒有未來的。
曹利暉:有句話說得好:當你走遍世界的時候,世界就在你眼前,這就是格局,當你故步自封的時候,你眼前就是世界。對于行業的判斷、發展的趨勢,可能很多人覺得走不出去。世界那么大,做照明的應該去看看。不去觀世界,哪來世界觀?所以接下來我想請在座的行業領袖來談談對行業的明年。今年,很多人并不好過,痛苦指數非常高,有的已經退出,我想大家判斷一下2016年,我們行業會更好?還是會比今天更加糟糕?對行業人士、伙伴有什么樣的寄語?
李春岸:在我看來,2016年照明行業總體還是不錯的,尤其在海外市場。在中國區域可能還會經歷一段漫長的震蕩,這個過程我認為,正是沉淀我們自己、積累自己最好的時機,是考驗我們團隊的最好時機,也是實現我們2016年突破的最好時機。謝謝。
王米成:近些年,整個照明產業競爭更以往更為激烈,今年整個大環境都不好,這讓企業感到更加困難。我覺得未來房地產還是有可能會有所好轉。明年也許會有90%的企業會非常難過,但也有會10%的企業日子會好過一些。
吳文鋒:我想講三個觀點。第一,照明市場的規模永遠會存在。第二,很難用“好”與“壞”形容未來甚至以后五年的形勢,實際上照明產業和其他產業都是差不多的,我們可能以為照明行業特別的“冷”,但我認為明年行業形勢還是常態發展。第三,明年更多的大型企業肯定會跑路。當一個產業發展到他認為很“冷”時,成本和利潤的空間有限,這時候是大企業跑路最佳時機。當一個企業擁有高額利潤的時候往往會跑路,因為市場不夠。每個企業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發展。
唐國慶:有一支歌叫《明天更美好》,如果今天不好,那我們活著干嘛?所以我個人相信,明年肯定比今年更好,這是習近平給我們的信心,這是中國夢給我們的信心。其次,整個世界來講,國際的照明巨頭,有人把他買了,那他們賣給誰呢?讓中國最有實力去干,所以我們肯定會更好。第三,照明產業當中,怎么去做選擇很重要,要想整個生態更好,關鍵在于選擇。第四,選擇合作伙伴很重要,因為現在是共享經濟。
汪順波:第一,從數量向質量轉移,不僅僅是我們的企業,包括我們的產品。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大勢所趨。第二,整個燈飾照明產業里,我們要關注兩個變化,整個燈飾照明鏈條上的企業單打獨斗已經很難存活。終端來說,一個是要加強我們的專業性,以及以前粗暴型銷售及管理,圍繞客戶需求,這是一個必需品;同時,我們終端的生存空間是客戶,如果我們今天只依靠產品和開店,是很難存活在世上。所以在終端是跟客戶的溝通來決定,但總體來說終端的門檻會越來越高,所以我們初步判斷,終端經銷商是草根化的群體。同時要提醒今天參觀的所有同仁,燈都一定會成為全球的燈都,這個產業最大的機會是在中國人身上,有一個專家私下跟我們交流,說國際照明巨頭的照明高層未來幾年內,可能老板都是中國人。另外,智能方面,我覺得我們也是可以去優化的,因為LED可以替代所有的光源,但是現在真正的應用還沒有大力開始,謝謝。
劉同光:明年會好還是不好,我感覺這話不好說。每個行業的發展都有周期,我認為今后的發展不會再有高峰發展,這是正常現象,而像以前那樣高速發展是不正常的,明年會更好這話我不敢說,能堅持三年的企業,以后絕對是優秀企業。
呂衛東:未來市場規模還是會向上增長,前幾年市場高速增長很多因素是政府引導帶來的影響,而現在進入比較市場化的階段。從替換照明階段看,前兩年第一輪光源替換階段,在第二輪替換階段,由于很多場合不會用到傳統光源,因而市場方面還是會有所增長。另外,智能照明將是未來一個方向,必然促進照明行業進入新一輪增長,所以我看好明年的發展。
邵嘉平:同意各位前輩所講的,回到中上游封裝芯片領域。目前行業產能過剩是很明顯的,接下來這一問題肯定會得到緩解,后期封裝芯片企業會得到更好發展。目前最大的LED芯片封裝公司是日亞,大概在100億,科銳芯片封裝在50個億,在今后一兩年后,經過兼并重組后,中國本土必然會出現是更具規模封裝企業出現,產能過剩情況過后,企業發展前景會有所改觀的。
曹利暉:八位嘉賓都對未來市場發表個人見解,相對中國13億人口,960萬平方公里的市場,這么多企業像一鍋粥那樣擠在一起,但放眼全球60億人口的市場,相信明天一定比今天要好。我們中國照明行業只經歷短暫三十多年,在這浩瀚宇宙只是一瞬間而言,就像春夏秋冬那般,企業要有過冬的思想準備,才能迎接到來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