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在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剛起步時的情景一樣,今天物聯網已引起政府和社會的極大關注。美國總統奧巴馬一上任,就提出物聯網是振興經濟、確立優勢的關鍵戰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09年在人民大會堂向首都科技界發表講話,將物聯網列入五大必爭產業高點之一,提到了要著力突破傳感網、物聯網關鍵技術,及早部署后IP時代相關技術研發。
什么是物聯網?簡單說,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物聯網讓物有了靈氣,讓整個地球充滿了智慧。
在互聯網大規模應用普及之前,互聯網的雛形是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管理局建立一個命名為ARPANET的網絡,當時建立這個網絡的目的只是為了將美國的幾個軍事及研究用電腦主機連接起來。和互聯網一樣,物聯網也已有自己的雛形,不過不是在軍事領域,而是在物流領域。
作為物聯網的關鍵技術之一,無線射頻識別(簡稱RFID)技術已在物流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快遞物流公司已開始研制和提供與物聯網功能相類似的服務。如聯邦快遞,在2009年12月份為包裹推出了一種新型跟蹤裝置和網絡服務,名字叫作SenseAware,它可以顯示包裹的溫度、地點和其他重要信息,比如是否被打開過或被不規范的處理過等。目前聯邦快遞已經和50家保健公司、生命科學公司展開了試點合作,用于跟蹤手術工具包、醫療設備和器官等。
可以說,物聯網源于物流業的信息化。事實上,快遞公司跟蹤查詢系統的實現也是一種簡單的物聯網。但我們要說,物聯網的深入發展,影響最大的也是物流業,物聯網讓物流智能化,將根本性的改變現在的物流經營模式。物聯網將加快現代物流的發展,增強供應鏈的可視性和可控性。
物流技術發展催生了一個劃時代的物聯網,同樣,物聯網發展將引發物流業的大變革,一個從理念到運作模式完全嶄新的現代物流形態將出現在我們這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