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飛速發展,讓人們對未來有了更多的遐想,從智能家居、智慧醫療與養老、智能電網,再到智能的交通管理、城市管理、物流管理,物聯網在居民城市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隨著跨界鏈接的物體越多,網絡服務商也就越加混亂,所以制定統一的通訊標準就顯得刻不容緩,也是未來物聯網的基礎所在。
日前,由數十家科技企業組成的AllSeen聯盟,將建立、維護統一的設備間通訊標準,各種跨界的家庭電子設備、API 都可以進行統一的控制。
我們離物聯網還有多遠?先把安全問題解決了再說
AllSeen聯盟將推出開放源代碼的系統平臺,任何開發商只需要將SDK嵌入軟件中即可,可以說AllSeen聯盟為物聯網未來普及之路建立起堅實的后盾。
AllSeen聯盟最初來源于AllJoyn開源項目,無論是終端產品、應用,還是服務,通過AllJoyn便可互相通信。據Machina Research的數據顯示,到2020年,預計全球將有250億部終端設備聯網,未來將由物聯網來承載。
物聯網尚存的安全問題
“是機遇同樣也是挑戰”這句話一點也不假,物聯網除要克服移動通信網絡的傳統網絡安全之外,由于自身特點還要面對一些特殊安全問題。例如數量龐大的機器設備,卻缺少有效的監控等等。
1、本地安全問題
物聯網可取代人來完成一些復雜、危險和機械性的工作,而物聯網機器感知節點多數部署在無人監控的場景中,攻擊者可以輕易地接觸到這些設備,從而對他們造成破壞,甚至通過本地操作更換機器的軟硬件。
2、感知網絡傳輸與信息安全問題
感知節點通常情況下功能簡單、攜帶能量少,導致它們沒有復雜的安全防護能力,加之感知網絡多式多樣,諸如溫度測量、水文監控、道路導航、自動控制等,數據傳輸缺少特定的標準,也就無法提供統一的安全保護體系。
3、核心網絡傳輸與信息安全問題
物聯網中各節點均以集群方式存在并且數量龐大,盡管核心網絡具備相對完整的安保能力,還是無法完全避免數據傳播時,由于大量機器的數據發送使網絡擁堵,產生拒絕服務攻擊。另外,現有通信網絡的安全架構都是從人通信的角度設計的,并不適用于機器的通信。
可行性解決方案
出于對物聯網安全問題的考慮,再結合其自身特點,物理網安全應著重電子標簽可靠性以及電子標簽與RFID讀寫器間的可靠數據傳輸兩個方面,再有就是RFID讀寫器與后臺管理程序所處網絡的可靠安全管理。
1、可靠的電子標簽
每個電子標簽都具有惟一的編碼附著在物體上,對目標對象進行標識。電子標簽好比物體在物聯網中的“身份證”,既包含該物體在網絡中的唯一ID,同時也包含著一些敏感的隱私內容,通過偽造標簽獲取后端服務器內的相關內容,可造成物品持有者的隱私泄露,非法定位電子標簽也會對標簽持有人或設備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風險。
2、可靠的數據傳輸
物聯網是一個龐大的綜合網絡,系統中各個層級之間的數據傳輸有很多。其中一些數據傳輸是基于其他網絡,例如因特網、藍牙、GSM等等,相關的網絡傳輸安全證書可以應用于物聯網當中。因此,可靠數據傳輸特指電子標簽與RFID讀寫器之間的可靠數據傳輸。
3、可靠的安全管理
除電子標簽、電子標簽與RFID讀寫器之間數據傳輸安全保證外,以RFID讀寫器為前端的,包括物聯網中間件、后端數據庫、應用程序等等,以它們之間數據傳輸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有效的安全管理。把它們作為整體的主要依據就是當把RFID讀寫器作為終端之后,這個物聯網與其他網絡的特點以及安全需求與風險問題趨于一致,完全可以借用比較成功的管理機制和手段進行統一集中的風險評估與安全管理。
4、隱私保護
物聯網發展過程中,隱私保護同樣至關重要,而設計出不同場景、不同等級的隱私保護技術未來將是物聯網安全技術研究的熱點。就目前而言,隱私保護方法主要分為兩個方向:一是對等計算(P2P),通過直接交換共享計算資源和服務;二是語義Web,通過規范定義和組織信息內容,使之具有語義信息,能被計算機理解,從而實現與人的相互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