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相關文章 自研機器人Max“進化”:騰訊靈敏運動研究取得新突破 去年3月,騰訊對外發布了首個軟硬件全自研的多模態四足機器人Max。當時,Max依托足輪融合一體式設計,實現了從四足到雙足的站立、移動,并且能完成后空翻、摔倒自恢復等動作。 發表于:8/9/2022 機器人概念再上“風口” 剛過去的這個7月,機器人概念又火了。先是特斯拉CEO反復確認要發布“人形機器人”,接著,減速器持續領漲。今年1-7月,主要協作機器人廠商大都獲得了新一輪次的融資,金額大多過億元。 發表于:8/9/2022 工信部將加快實施“機器人+”應用行動 《經濟參考報》記者8月8日從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國機器人產業規模持續增長,2021年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36.6萬臺,同比增長67.9%。服務機器人產量達到921.4萬臺,同比增長48.9%。下一步,工信部將進一步維護機器人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加快實施“機器人+”應用行動,支撐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 發表于:8/9/2022 從RTL到GDS的功耗優化全流程 功耗作為大型SoC芯片的性能功耗面積(PPA)三要素之一,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尤其是當主流設計平臺已經發展到了7 nm以下。AI芯片一般會有多個核心并行執行高性能計算任務。這種行為會產生巨大的功耗。因此在AI芯片的設計過程中,功耗優化變得尤為重要。利用一個典型的功耗用例波形或者一組波形,可以從RTL進來開始功耗優化。基本的方式是借助Joules-replay實現基于RTL波形產生相對應的網表波形。在Genus的syn-gen、syn-map、syn-opt三個綜合階段,都可以加入Joules-replay,并且產生和綜合網表相對應的波形,用于Innovus PR階段進一步地進行功耗優化。在Innovus中實現Place和Routing也分為3個階段:place_opt、cts_opt和route_opt。同樣每一步都可以引入Joules-replay來生成功耗優化所需的網表波形。最終在Tempus timing signoff的環境中,再次引入波形進行功耗優化。基于上面的一系列各個節點的精確功耗優化該設計可以獲得10%以上的功耗節省。此時再結合multi-bit技術,最終可以獲得21%的功耗節省。 發表于:8/9/2022 紫光展銳升級可穿戴設備平臺!可穿戴設備市場痛點盤點! 近期,紫光展銳完成了穿戴RTOS平臺升級,進一步豐富智能穿戴的應用生態,將為智能穿戴用戶帶來更佳的體驗。 發表于:8/9/2022 工地逐漸智慧化,人工智能智慧工地可降低工地火災風險 智慧工地大數據服務平臺,形成統一的數據共享平臺,打破信息孤島,監管單位可以通過該平臺實現數據資源的融會貫通。在此基礎上設置質量控制點,系統自動采集關鍵指標數據,對施工技術指標進行實時監管。 發表于:8/9/2022 智慧工地光速崛起,大佬帶你看看人工智能智慧工地平臺監控技術 智慧工地將是下述內容的主要介紹對象,通過這篇文章,小編希望大家可以對智慧工地的相關情況以及信息有所認識和了解,詳細內容如下。 發表于:8/9/2022 手術機器人將于 2024 年登上國際空間站開展測試 北京時間 8 月 4 日上午消息,據報道,一位機器人“外科醫生”將被送往國際空間站開展測試,有朝一日甚至可能在太空中獨立操刀手術。 發表于:8/4/2022 應用如何決定AI的開發 如今人工智能(AI)已成為技術領域最時髦的用語之一,它在廣義上通常用來描述互連的“智能”技術。然而,考慮到AI可以實現的各種不同的功能,以及AI解決方案產出的成果,AI的格局及其開發可以說都十分復雜。事實上,AI技術的特定應用不僅將它從眾多技術中區別開來,還決定了它的開發方式,開發的標準和要求以及需要進行的測試。因此,與其說AI是一種“包括萬象”的技術,不如說是一種定制化解決方案的網絡,用于解決復雜的技術挑戰。 發表于:8/3/2022 如何才能讓AI芯片跟上算法的速度? AI芯片如何才能跟上算法的速度?AI芯片評估面臨什么挑戰?邊緣AI芯片設計之前的評估尤為重要! 發表于:8/3/2022 真正的智慧醫療,智能導診機器人BUDDY深入多場景應用 不少醫療機構也特別引進了智能導診機器人BUDDY,為院內特需病房的客戶提供主動迎賓、預檢分診、問詢服務、問路引路、問卷調查、意見反饋、宣教巡房等服務,以幫助改善就醫體驗,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發表于:8/2/2022 用智能設備保障安全與健康 疫情后人們在重返辦公室時將重新重視衛生和健康,以及標準安全問題。智能建筑將繼續監測空氣質量、濕度和照明,另外還將增加社交距離監測。在公司的員工與訪客保持社交距離的同時,主要傳感器和系統,如Analog Devices (ADI) 的EagleEye? Trial Kit或Texas Instruments (TI) 的雷達占用檢測系統將繼續保護辦公室人員的安全和健康。 發表于:7/28/2022 Graphcore MLPerf V2.0提交結果:AI性能大幅提升,Bow IPU系統現已可用 近日,英國人工智能芯片硬件設計初創公司Graphcore發布其參與MLPerf測試的最新結果。相較此前,新發布的Bow系統本次在圖像分類模型ResNet-50和自然語言處理模型BERT上分別實現了高達31%和37%的性能提升。此外,還新增了語音轉錄模型RNN-T的提交。 發表于:7/19/2022 邊緣計算人工智能之夢 飛行汽車、機器人管家……在一些未來暢想中,今天的人們已經擁有了各式“智慧”產品。如果運氣不好的話,高智能機器人大行其道,開始起來反抗人類,再現《機械公敵》劇情。雖然這些想象并未成真,但在當下,人工智能(AI)技術已經走進了人們的世界。比如,每當給Alexa智能音箱指令時,機器學習技術都會努力弄清話語內容,并試圖做出最佳判斷。每次Netflix或亞馬遜推薦了“下一部電影”或“下一次購貨商品”時,均是基于復雜機器學習算法而定向推薦,讓這些推薦遠比之前的促銷看上去誘人。盡管自動駕駛汽車尚未普及,但人們紛紛意識到自主導航的潛力和趨勢。 發表于:7/19/2022 談談汽車抬頭顯示應用火熱的AR-HUD AR-HUD作為智能座艙,顯示交互《智能座艙系列文六- 它的3種交互方式之顯式交互(語音以及顯示)》的一個重要零部件是繼顯示屏幕之后智能汽車的又一重要技術以及供應鏈戰場。 發表于:7/18/2022 ?…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