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最新文章 快舟一號甲火箭成功發射微厘空間試驗衛星 2022年9月6日10時2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微厘空間低軌導航增強系統 S3/S4 試驗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微厘空間 S3/S4 試驗衛星將在軌開展導航增強等技術驗證試驗。 發表于:9/7/2022 中國重型火箭發動機突破,航天再無心臟病,為載人登月掃清障礙 日前,中國航天官方社交賬號證實,國產重型火箭發動機測試成功,引發了航天迷的高度關注。據介紹,我國獨立自主研制開發的YF-79型25噸上面級發動機,首次整機熱試車圓滿成功,這是目前全球最大尺寸和推力的閉式膨脹循環發動機試車,標志著我國長征-9重型運載火箭關鍵技術之一的閉式膨脹循環氫氧發動機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同時,也是“四大神器”中第一個完成整機試車的發動機,其重要意義可想而知。 發表于:9/7/2022 NASA宇航員拒絕入住馬斯克火星基地,稱2050年移民火星計劃“不現實”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7日上午消息,據報道,美國宇航局(NASA)宇航員斯坦利·洛夫(Stanley Love)表示,火星上的生活最初將是可怕的,他沒有加入第一批前往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火星殖民地的計劃。在接受采訪時,這位宇航員承認,在火星上定居確實有可能,但是那里的生活條件并不值得期待。 發表于:9/7/2022 陸石投資:愛思達航天完成新一輪數億元融資 近日,陸石投資被投企業愛思達航天完成新一輪近3億元融資,本輪融資定向為賦能高端智能制造及商業航天等重點領域的知名投資機構,以及地方產業引導基金。 發表于:9/7/2022 追夢者航天飛機敲定首個商業載荷 向空間站運送“科學出租車” 8月底,內華達山脈公司(SNC)與德國的尤里太空生物科技公司簽署了一份協議,計劃在2024年使用正在開發中的追夢者號航天飛機(Dream Chaser)將尤里公司名為“科學出租車”的太空生命科學孵化器送上國際空間站。該孵化器具有溫度控制、全自動化和實時數據收集功能,內置的離心機最多可以容納38個實驗單元,可以模擬微重力、地球、月球和火星等不同的重力環境,進行不同的生命科學實驗。內華達山脈公司還跟尤里公司探討了未來建設大型太空綜合柔性環境棲息地的構想,該棲息地可以在軌道上提供超過300立方米的實驗環境 發表于:9/7/2022 銀河航天完成B2輪融資,投后估值110億元 9月7日消息,鈦媒體App 獲悉,中國衛星互聯網領域獨角獸企業銀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河航天”)今天宣布完成新一輪(B2輪)融資,投后估值約110億元人民幣。 發表于:9/7/2022 因液氫泄露導致延期,美國登月火箭發射再次終止! 據消息稱,北美當地時間9月3日,美國NASA稱美國新一代登月火箭阿爾忒彌斯1號火箭由于檢測到液氫燃料泄漏被迫再次取消發射,這已經是阿爾忒彌斯火箭一周內第2次因故障被取消發射,NASA稱下次發射至少會被推遲到10月中旬。 發表于:9/7/2022 航空航天企業TOP 100年度排名榜單發布 空天界秉承著建設國際化的航空航天產業創新生態的愿景,致力于服務空天產業的決策者,幫助決策。為了迎接空天產業的黃金十年,空天界于2021年重磅打造《全球空天企業年鑒》欄目,旨在匯總全球航空航天名企財務數據,直擊巨擎航企價值研判戰略布局,重塑國際視野,決斷本土機遇?!?020全球空天企業年鑒》欄目于上半年正式收官?,F空天界正式啟動全新《2021全球空天企業年鑒》欄目。 發表于:9/6/2022 全面開啟我國衛星互聯網應用服務新時代 2017年,中星16號(實踐13)衛星的發射拉開了我國衛星互聯網發展的序幕,運營商基于該實驗星開展了大量技術驗證與應用推廣工作。 發表于:9/6/2022 商業航天成風口,太空之戰背后有哪些機遇? 在新的宏觀背景下,PE機構應該如何正確看待當下的每個“風口”?什么樣的投資邏輯能真正穿越周期? 我們將在 「九鼎投資觀察」 不定期分享九鼎投資在各產業細分領域的研究和投資思考,始終堅持通過確定性為基礎的成長性行業研究,把握企業的成長性投資機會。 發表于:9/6/2022 無懼嚴苛外部環境 空間站航天芯片經受住了考驗 9月2日0時33分,在經過約6小時的出艙活動后,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圓滿完成空間站問天實驗艙首次出艙任務。這也意味著國產宇航芯片等電子元器件再次經受住了嚴苛環境的考驗,以優異的性能助力中國空間站建造之路向前更進一步,成為中國人自立自強的真實寫照。 發表于:9/6/2022 航天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中國航天行業上游主要分為原材料、電子元器件和配套服務,其中原材料分為新型復合材料、金屬合金材料、化學動力推進材料等,其中符合材料代表企業有易成新能源等企業、合金代表企業有撫順特鋼等企業,推進化學材料研發生產有航發動力等企業。。中游為航天裝備制造,目前中國航天裝備制造主要企業為"國家隊",如中國航天科技等企業,企業規模普遍較大。行業下游應用領域廣泛,主要為電子通信、移動定位、科學觀測等領域,其中電子通信領域是數字經濟的發展基礎,應用領域十分廣泛。 發表于:9/6/2022 航天技術再跨界 南京晨光助力“大國重器”建設 中國日報9月2日電(記者趙磊)在廣東江門,由我國主持的第二個大型中微子實驗項目——江門中微子實驗站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當中。前不久,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下屬航天三江南京晨光集團公司承建的實驗站反符合探測器主支撐結構項目,經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專家小組檢查評估后通過驗收,標志著實驗站反符合探測器主結構建設任務順利完成。 發表于:9/6/2022 2022 衛星通信產業核心公司梳理 華為余承東9月2日透露 Mate 50 系列將在通訊上有“向上捅破天”的技術,根據此前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的爆料,華為 Mate 50 系列將支持衛星通信,提供緊急短信服務。衛星通信又又又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一次是馬斯克說要發42000顆星鏈衛星,再上一次是國家發改委把衛星互聯網納入“新基建”。 發表于:9/6/2022 2022年8月全球航天發射活動統計分析 2022年8月全球航天發射活動統計分析 發表于:9/6/2022 ?…5152535455565758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