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方案 Iphone8帶動無線充電產業高飛,還需解決哪些技術難點?[嵌入式技術][消費電子] " ELEXCON2017深圳國際電子展今年開始特設“無線充電專區”,邀請國內外主流技術提供商以及新創技術公司參與。從即日起,ELEXCON2017將對無線充電和市場熱點持續追蹤報道,敬請留意!" 發表于:5/31/2017 4:25:00 PM 艾德克斯直流充電樁測試應用[電源技術][汽車電子] 艾德克斯電子直流充電樁測試方案可以根據用戶需求靈活搭配硬件型號,其中IT8900系列高性能大功率直流電子負載擁有CV+CC復合操作模式,可以有效解決充電樁測試中因為過流導致充電樁無法啟動的問題。獨特的CV模式并聯特性,也可以很好的適配大功率充電樁的容量需求。IT6700H寬范圍高壓可編程電源及IT6500D寬范圍可編程大功率直流電源具備高達1200V及1000V的輸出電壓,能滿足蓄電池組電壓模擬的功能。 發表于:5/25/2017 1:40:00 PM NI推出下一代LabVIEW[嵌入式技術][工業自動化] 新聞發布– 2017年5月23日 – NIWeek – NI(美國國家儀器,National Instruments,簡稱NI)作為致力于為工程師和科學家提供解決方案來幫助他們應對全球最嚴峻工程挑戰的供應商,今日宣布推出了下一代LabVIEW工程系統設計軟件的第一版 — LabVIEW NXG 1.0。LabVIEW NXG通過一種實現測量自動化的創新方式,在基于配置的軟件和自定義編程語言之間建立了橋梁,讓各個領域的專家可以將關注焦點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即關注問題本身而非工具。 發表于:5/24/2017 9:41:00 AM 帶Arduino兼容模擬接口的靈活、低功耗、4通道熱電偶系統[嵌入式技術][工業自動化] 圖1所示電路是一種靈活的集成式4通道熱電偶測量系統,基于Arduino兼容EVAL-ADICUP360平臺,包含ADuCM360低功耗精密模擬微控制器。ADuCM360具有ARM Cortex?-M3處理器內核、多種外設和精密模擬功能,包括雙通道24位Σ-Δ型模數轉換器(ADC)、多路復用器、可編程增益放大器(PGA)以及基準電壓源。 發表于:5/16/2017 3:42:00 PM ITECH 微電網測試解決方案[電源技術][智能電網] 當今社會,環境保護和能源枯竭已經成為了全球共同的重要課題,新能源的運用也成了當下之急,微電網以其接在用戶側,成本低、電壓低以及污染小等特點而開始被大家所重視。2017年4月,Facebook和微軟就先搭了一個微電網融資加速平臺“MIA”,旨在促進全球能源服務水平低下地區的可再生能源微電網投資。中國發改委也正式指出未來五年國內微電網工程將建設逾300座,項目投資將達到5億元。中國首個微電網也于近日得售電許可,說明我國微電網也正逐步進入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階段。 發表于:5/11/2017 2:23:00 PM 分布式能源:未來能源發展的新方向[模擬設計][智能電網] 就目前而言,盡管中國以煤炭為主體能源的格局在短時間內不可能改變,但是,隨著頁巖氣的開發,光伏發電瓶頸的消除,以天然氣和光伏發電為主體的分布式能源將勢不可擋。 發表于:5/6/2017 7:17:00 PM IPL算法,提升手機用戶定位和導航體驗的“法寶“[嵌入式技術][物聯網] 當華為P10的發布會上余承東花了大篇幅介紹了HUAWEI Geo的功能,并把慣性導航作為核心功能介紹時,我們意識到手機的定位、導航體驗將會是手機差異化的新突破點。人們駕車和步行時越來越多依賴手機導航,手機導航體驗卻越來越多地成為被詬病的重災區:每當身處高樓林立的城市峽谷或高架下、隧道、停車庫等沒有GPS信號,導致引導播報誤報,過了十字路口才提示要轉彎,出隧道時該左轉還是右轉?……諸如此類的道路導航問題每天上演。 發表于:4/21/2017 9:44:00 AM ARM DynamIQ:全新時代的計算技術[嵌入式技術][汽車電子] 我們現在正處于智能互聯時代,它正在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如今,科技常常幫助我們做出決策、預測我們的下一步行動。很多時候,我的設備甚至能夠在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之前就已經清楚我想要什么。 發表于:4/20/2017 2:30:00 PM AD5767中的擾動生成[嵌入式技術][汽車電子] AD5767是一款16通道、12位denseDAC®數模轉換器(DAC),采用2.5 V外部基準電壓源,經配置可產生最小電壓?20 V到最大電壓+14 V的多種輸出電壓范圍,同時提供每通道最高20 mA的輸出電流。 發表于:4/20/2017 2:11:00 PM 基于Cortex-M處理器的產品開發[嵌入式技術][物聯網] 雖然Cortex-M系列處理器有非常多的特性,但是很容易使用的。例如,差不多所有的開發都可以用像C語言這樣的高級編程語言。雖然,基于Cortex-M系列處理器產品都大不相同(例如,有不同大小的內存,不同的外設,性能和封裝等等),架構的一致性讓開發者一旦對他們其中的一塊有開發經驗,就很容易開始使用新的Cortex-M處理器。 發表于:4/19/2017 3:23:00 PM ?…2082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