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蹭著電影的熱度,看看AI醫療是怎么回事? 價格高昂的正版藥,讓患者們退無可退。不容否認,一種新藥,尤其是“特效藥“的研發,需要過億的研發成本和研發周期,其能夠面市,已經是諸多患者的“福音”。然而,面對高昂的售價,如何給“特效藥”及疾病治療“降降溫”,AI也許能夠一步步成為你的“藥神”。 發表于:7/22/2018 通過構建數據集中的電子病歷,及時監控疾病并扼殺于萌芽 4月18日消息,據報道,想象下你收到一份禮物,它可以讓你看到未來。想象下,你只要看著某人,就可以知道有什么壞事即將發生在他們身上。你也可以做些什么來防止這些糟糕的事情發生。 發表于:7/22/2018 英特爾:實踐創"芯",助力精準醫療 第四屆英特爾生命科學信息技術論壇在北京舉辦,本屆論壇的主題為“實踐創芯之道,助力精準醫療”。英特爾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兼英特爾中國區總經理王銳、英特爾公司市場營銷集團行業解決方案部中國區總經理梁雅莉、英特爾醫療衛生與生命科學部全球總經理Jennifer出席了本次會議。 發表于:7/22/2018 AI制藥可使成本降低一半 能否讓救命藥吃得起 最近“救命藥”格列衛因為一部電影成為熱詞。對于慢性白血病患者而言,格列衛作為特效藥需要終生服用,一盒格列衛的市場售價高達2.35萬元,一年僅維持生命的成本就需要近30萬元。 發表于:7/21/2018 互聯網+健康要怎么做,在哪里做? 互聯網醫療 發表于:7/20/2018 3D打印技術將成為股骨頭壞死的克星 近日,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骨科郭征教授團隊,成功將具有漸變仿人體骨骼結構的鈦合金支撐棒植入股骨頭壞死患者體內,有效緩解疼痛癥狀,改善關節功能。根據檢索,臨床采用3D打印的仿生多孔支撐棒治療股骨頭壞死尚屬全球首例。 發表于:7/20/2018 博世宣布即時需求檢測分子診斷平臺——Vivalytic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基于微流控技術的即時需求檢測(Point-of-Need Testing,PoNT)僅需要一小部分樣本來分析和解讀數據。該方法引起多家半導體廠商開始關注生命科學、微流控和診斷領域,期望進軍PoNT市場。 發表于:7/20/2018 羅姆:傳感器對智慧醫療至關重要 作為全球最大的產業之一,全球健康產業年支出總額占GWP總額的十分之一左右,是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大健康產業是隨著大健康理念傳播而形成的健康關聯產業集合,包括醫藥產業制造、醫療衛生服務、健康管理服務等細分領域。 發表于:7/20/2018 ADI:聚焦醫療影像檢測和體征信號監測 大健康產業是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新興產業,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曾將其稱為繼IT產業之后的全球“財富第五波”。《全球大健康產業發展研究報告》指出,2020年健康產業全球總產值將達到 13.393萬億美元,為2011年的1.9倍左右。全球人均健康支出持續快速增長,到2020年將達到1882.188美元。可以預見,醫療的各個細分領域,從診斷、監護、治療、給藥都將全面開啟一個智能化的時代。 發表于:7/20/2018 互聯網+健康要怎么做,在哪里做 互聯網本身就是個連接工具,而且主要就是解決通道、撮合、交易的問題,不是萬能的,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干好的工具,至少目前對非常專業的行業就不行,需要循序漸進。 發表于:7/19/2018 AI影像的核心在于合作,發展要靠質量,高維度影像是發展方向 AI識別醫學影像作為計算機視覺一個重要應用,正不斷向著深化、多元化的趨勢發展,傳統的2D影像也正向3D立體(甚至4D)影像前進,其間AI在圖像分析過程發揮的作用日益顯著,AI輔助閱片成為一種新常態,緩步向下普及。 發表于:7/18/2018 AI+醫療,又是一場BAT的角逐 繼“互聯網+”之后,“AI+”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共識和追逐的熱點。AI+醫療早已不是炒作,而是確實的存在。目前,人工智能賦能醫療領域的場景主要表現在:虛擬助理、醫學影像、輔助診療、疾病風險預測、藥物挖掘、健康管理、醫院管理、輔助醫學研究報告等模塊。其中的醫學影像和疾病風險管理是當前最熱門的兩大應用場景。 發表于:7/18/2018 VR+冥想,精神病患者有救了 VR能帶你進入另一個虛幻的是世界,想象:原本你在空無一物的房間里,戴上VR頭顯后就能馬上進入到一個鳥語花香的世界,這非常奇妙。但是,這能否成為一門生意?畢竟,VR+看起來都很美好,可發展卻不如人意。 發表于:7/18/2018 瞄準神經類疾病,妞諾科技開創AI引導下的腦電行業新模式 從2011年開始,妞諾科技CEO戴珅懿就在創業的路上折騰,做過成癮治療,也做過體育互聯網。但曾在浙江大學腦科學跨學科培養項目中主攻腦電算法的戴珅懿卻告訴記者,她一直在等待一個機會,一個腦電創業的機會。 發表于:7/18/2018 結合心跳檢測 指紋傳感器可以更安全 指紋傳感器正迅速成為解鎖和保護智能手機的標準。它們帶來的便利性和速度,使其較密碼、人臉識別、虹膜識別或用戶輸入等模式更受歡迎。 發表于:7/18/2018 ?…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