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Frost & Sullivan發布2025年5G網絡基礎設施報告 近日,愛立信連續第五年在Frost &Sullivan發布的《Frost Radar:2025年5G網絡基礎設施》報告中被評為行業領軍企業。這一結果彰顯了愛立信對創新和發展的堅定承諾,以及其滿足運營商(CSP)與企業不斷變化需求的能力。 Frost &Sullivan在全球100多家參與者中,獨立標識出了Frost Radar分析中排名前23位的公司。這些公司在市場的各個細分領域處于領先地位或具有創新性。 最新資訊 中國信通院發布全球5G標準必要專利排名榜單 9月26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全球5G標準必要專利及標準提案研究報告(2024年)》,報告披露了2024年全球5G標準必要專利排名,和去年相比,2024年共有五家中國企業入圍全球標準必要專利榜單前十,華為、中興、小米成為5G專利的國產三強。其中,小米成排名增長最快的企業, 發表于:9/27/2024 Canalys:2024年Q2中國大陸云服務支出增長8% Canalys:2024年Q2中國大陸云服務支出增長8%,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份額前三 發表于:9/27/2024 基于隱私保護的電解鋁生產決策方法 在電解鋁生產過程中,傳統的人工控制決策方式已經難以適應現代鋁電解生產要求,當下深度學習算法處理此類時間序列數據得到廣泛應用,決策是否高效影響鋁電解槽的穩定運行和高效產出鋁。同時,數據隱私問題也不容忽視,隱私安全既影響電解鋁生產過程又影響其正常使用,誤用、濫用數據挖掘可能導致用戶數據特別是敏感信息的泄露,而信息一旦丟失或泄漏將造成重大的損失。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一種利用改進LSTM模型結構結合優化ElGamal算法的電解鋁決策方法:首先針對數據隱私問題提出了優化后的ElGamal算法;再針對電解鋁數據特性改進LSTM模型結構與優化ElGamal算法的雙結合。實驗結果表明,本方法可以在保證決策隱私安全的情況下,性能優于傳統方法,在實際情況中有參考的價值。 發表于:9/26/2024 基于自監督圖神經網絡和混合神經網絡的入侵檢測 為了解決現有網絡入侵檢測方法在特征提取單一、數據依賴強以及模型泛化能力差等方面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自監督圖神經網絡和混合神經網絡的入侵檢測方法。首先,通過自監督學習策略,利用圖卷積網絡提取網絡流量數據中的結構特征,增強模型在無標簽數據上的特征學習能力,從而降低對標注數據的依賴并提升泛化能力。其次,使用卷積神經網絡提取網絡流量中時間序列的空間特征,并通過長短時記憶網絡建模時間依賴性,進行多視角特征提取,提高檢測的全面性。最后,設計了一種特征融合策略,豐富模型特征表示,提升模型魯棒性。在公開數據集上的實驗結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更高的準確率和F1值。 發表于:9/26/2024 金融行業數據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護研究 隨著數字經濟的繁榮和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加速,數據已經成為了推動金融行業轉型的新興力量。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數據安全防護成為了保障金融穩定和安全的關鍵環節,其對于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影響不容忽視。分析了金融行業面臨的數據安全風險,提出在金融行業內的數據安全體系建設實踐,為構建金融行業的數據安全體系提供參考。 發表于:9/26/2024 基于匿名查詢的雙向隱私保護方法 為應對多方數據查詢中潛在的信息泄露、身份暴露以及查詢內容泄露等安全風險,設計了一個保護多方隱私的匿名查詢方法。通過結合ElGamal同態加密技術、不經意傳輸協議以及一次性會話密鑰等多種加密手段,提出了一種基于匿名查詢的雙向隱私保護方法。該方法引入代理節點來執行所有的查詢操作,從而有效隱藏查詢方和被查詢方的原始數據及查詢行為,并支持多個機構在保護各自數據隱私的同時進行聯合查詢。通過測試驗證,該方法可以提供高效的查詢性能和準確的查詢結果,有效保障各參與方的數據安全。 發表于:9/26/2024 工業網絡的高級可持續性威脅監測、溯源技術 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多使用專用通信協議,應用場景與生產工藝流程緊密聯系。目前所普遍采用的工控威脅監測技術是基于被動防御理念,無法有效識別以工業基礎設施為目標,且技術復雜、手段隱蔽的入侵威脅。以工業網絡中傳輸的工業相關文件還原為數據基礎,提出基于soft-PLC仿真平臺應用級的監測分析以及關鍵安全特征追溯方案,不但可以更加全面覆蓋工業網絡威脅模型的多個階段,還可以更加充分地應對工業生產場景入侵、干擾行為的技術特點,成為工業網絡高級可持續性威脅監測、溯源的有效途徑之一。 發表于:9/26/2024 國內首個高通量以太網協議標準發布 國內首個高通量以太網協議標準發布,目標打造人工智能網絡的“安卓系統” 發表于:9/26/2024 我國首個業務化運行的激光通信地面站建成 9月19日消息,據中國科學院發文,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自主研制的500毫米口徑激光通信地面系統在帕米爾高原完成部署,標志著我國首個業務化運行的星地激光通信地面站正式建成并進入常態化運行階段。 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衛星技術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產生的數據量呈爆炸式增長。然而,這一海量數據面臨的傳輸瓶頸問題日益凸顯,嚴重阻礙了太空數據的高效回流與應用。 在此背景下,傳統依賴設施擴容和技術微調的方式已難以滿足未來星地間高速通信的迫切需求,呼喚著革命性的技術突破來徹底打破通信速率的限制。 發表于:9/26/2024 諾基亞貝爾發布5.0版《洞見當下,預見未來》 諾基亞貝爾發布5.0版《洞見當下,預見未來》:三大潛能技術迎來臨界點 諾基亞貝爾在今年的報告聚焦三大技術趨勢,分別是量子計算、工業5.0和生物多樣性。諾基亞貝爾市場部負責人徐靜表示:“量子計算距離真正成熟可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我們可以明確兩點:首先是機遇,很多公司將能夠利用超高速計算的潛力。第二是挑戰,企業的資產可能在當下被黑客獲取以便在日后破解,所以必須確保量子安全。第三是工業5.0,工業4.0通常被看作是對技術的智能應用,工業5.0會進一步推動人和機器更智能地協同工作。隨著6G的發展,這一點會變得越來越重要。最后是生物多樣性,地球上擁有更多的生物有助于創造一個更安全和更健康的環境,數字技術可以貢獻一臂之力。同時我們也堅信,把改善我們生存環境當作重要責任的企業會更加成功,諾基亞貝爾正是這一理念的堅定踐行者。” 發表于:9/26/2024 ?…596061626364656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