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四川新能源汽車創新中心消息,1 月 21-22 日,“中國全固態電池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CASIP)在北京舉辦成立大會,并舉辦“中國全固態電池創新發展高峰論壇”。
據介紹,該平臺是在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指導下,由多位院士專家,多家領軍企業、知名高校、研究機構以及多個地方政府,以歐陽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車創新中心)為依托單位,聯合發起的致力于推進我國全固態電池學術及產業化發展的非法人組織,旨在共同搭建學術交流、技術協同攻關的合作平臺,有效整合資源、協同發展,加速全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
寧德時代、弗迪電池、中創新航、孚能科技、蜂巢能源、億緯鋰能、容百新能源、深圳貝特瑞、清陶能源、衛藍新能源研究院、四川新能源汽車創新中心、國軒高科、遠景動力、四川華宜清創新材料、吉陽智能科技、無錫先導智能裝備、馬車動力等企業的代表參會。
此外,上汽集團、一汽集團、東風汽車、比亞迪、廣汽埃安、奇瑞汽車、凱翼汽車、長安汽車、北汽股份、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蔚來汽車、中國建筑集團等單位的高管參會。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在大會上表示,預計到 2025 年或者 2026 年,新能源汽車在新車銷量當中將超過一半,達到一半以上。“中國全固態電池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是要將行業各個方面組織到一起分工協作,利用好新能源汽車大市場的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爭取早日實現全固態電池的產業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立泉回顧了全固態電池科研發展歷程。“全固態電池發展前景廣闊,但是還有許多問題沒有完全解決。”陳立泉直言,為了提升全固態電池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和循環壽命,不僅要關注全固態鋰電池的基礎科學問題,如新型電解質材料、界面改性和電池失效的機制,同時也要重視全固態電池的關鍵技術問題,如電解質的批量生產制備技術、大面積固態電解質薄膜連續制備技術、全固態電池一體化制備技術。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講述了中國鋰離子電池產業發展的輝煌成就與面臨挑戰,指出我國需要跨越創新周期,迎接國際新一輪電池技術競爭。在全球范圍內,現階段固態電池主要以全固態電池為主導,其中硫化物電解質占據主導地位。我國固態電池技術路線呈現多元化特點,以固液混合為主要特點。
“從全行業看,我們既要發展漸近性的半固態技術路線,但是又要防范激進型全固態技術路線帶來的顛覆性風險。”歐陽明高指出,中國全固態電池的研發目前認知還需統一、聚集力量、協調產學研,需要聯合起來建立協同創新平臺,共同突破全固態電池產業化的關鍵技術。
“人工智能正在改變材料的研發范式,將大幅度加速全固態電池的研發速度,這對 2030 左右實現全固態電池產業化突破增加了確定性。”
編者查詢獲悉,四川新能源汽車創新中心(歐陽明高院士工作站)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歐陽明高教授團隊帶頭發起,依托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清華新能源汽車產學研聯盟共同建設,致力推動以動力電池為核心的新能源汽車全技術鏈和產業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