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在從新冠肺炎疫情中恢復過來,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開始轉向醫療健康領域。技術對于促進這種恢復正常狀態至關重要,其中作為數據采集和萬物互聯的基礎,物聯網成為了智慧醫療的寵兒。但依然存在著痛點,病人、醫生、醫院,這一行業的三大主要“角色”都有各自的難題。
醫療資源有限且分配不均導致的“看病難”是病人獲得良好治療的首道難關;提高臨床決策正確度與診治效率,當下醫生急需“得力助手”;后疫情下,醫院如何通過構建智能化、高效率的醫院運維管理體系,提高醫院效能?
在英特爾與Science/AAAS聯合出品的科技題材紀錄片系列《物聯新時代 致敬破局者》中,第三集《生死時速》聚焦醫療領域,通過代表企業的真實故事,展現物聯網的滲透與融合,為中國醫療健康領域所帶來的改變。
物聯網技術越來越成為未來智慧醫療的核心。
英特爾CPU平臺成為邁瑞超聲后端平臺的核心,并以英特爾物聯網技術作為關鍵支撐。超聲實時圖像上傳到云端對算力有著很高的要求,英特爾軟硬件能力支持復雜的圖像處理算法和高度并行的3D/4D重建和渲染,以及應用最新的智能化技術來平衡性能和功耗。
英特爾攜手生態合作伙伴,從醫療產業中極為豐富的數據應用場景出發,覆蓋數據的采集、存儲加工到分析利用各個環節,提供從云到端的解決方案。
英特爾通過持續落地數字化、智能化的創新應用和技術賦能,激發智慧計算的潛能,助力醫療資源的均衡,驅動智慧醫療。
作為重慶中迪醫療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顧問、重慶文理學院教授馬新強疫情期間雖然一直宅在家里,但卻忙得沒日沒夜。
“我們大數據部門的10名員工,每天都要開視頻會議。當時研發處于關鍵時期,距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了?!睋R新強回憶研發時的情形。
馬新強服務的中迪醫療,是一家從事遠程醫療的科技公司。該公司自主研發的區域醫療(遠程)診斷平臺,已在江津、榮昌、潼南、石柱、黔江等14個區縣落地,覆蓋鄉鎮醫療機構211家,服務1100萬余群眾。
在疫情防控中,該平臺給不少區縣幫了大忙。2020年1月至今,遠程診療人數超過3萬例。
馬新強舉例說,有了這套系統患者只需在當地醫院拍張CT,其影像資料和其他檢查數據通過該平臺,就可上傳到區縣中心醫院,由醫生遠程診療,病人不用再往來奔波,減少流動和交叉感染的幾率也會自然下降。
在此基礎上,馬新強和同事們敏銳地意識到,“能否以平臺采集的數據為基礎,再開發一套大數據系統,對每個病人的身體狀況進行分析,從而篩查出高風險病人進行重點防護呢?”
馬新強說,這套大數據系統研發成功后,加上已有的區域醫療(遠程)診斷平臺,不僅提升醫療業務質量和效率,提高衛生監管與決策能力,還能逐步緩解和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關鍵民生問題,促進城鄉醫療衛生服務統籌協調發展。
近年來,成都的智慧醫療發展也迎來諸多新機遇。今年5月,西部首個全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成都正式揭牌,成都也出臺建設方案,將在智慧醫療領域推廣智慧醫院建設,支持建立遠程醫療監測和診斷平臺,推動醫療大數據平臺建設。今年8月,工信部和國家衛健委公布了5G+醫療健康應用試點項目公示名單,成都共有30個項目上榜。剛過去不久的10月,印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中也提到,要優化醫療資源配置,發展在線醫療,建立區域??坡撁撕瓦h程醫療協作體系,實現會診、聯網掛號等遠程醫療服務。
更多機遇也在當天活動中得以釋放。活動現場,成都市新經濟委相關負責人發布了《成都智慧醫療城市機會清單》,在武漢參會企業中引起了巨大反響。
本次成都智慧醫療城市機會清單重點圍繞生物醫藥研發、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建設、智能醫療裝備制作、醫藥智慧倉儲物流基地建設等方面發布109條供需信息,包括47條政府供需和62條企業協作及能力信息,涉及雙創載體、公共服務平臺、產業協作配套、規劃設計編制、產品(服務)采購、技術聯合攻關等多個政府及企業供給和需求內容,在智慧醫療領域釋放成都機會,搭建合作橋梁。
成都和武漢作為在智慧醫療領域具有比較優勢的兩座城市,通過本次新經濟應用場景沉浸式沙龍搭建了智慧醫療產業搭建合作交流平臺,將有力助推兩地智慧醫療產業縱深發展、助力產業與城市能級不斷躍升,同時促進成渝地區與中部地區的跨區域產業交流合作,為兩地的城市和企業釋放更多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