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Malwarebytes、Digitunity和Cybercrime Support Network,聯合發布《網絡犯罪人口統計》報告,對美國、英國和德國的5,000位受訪者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低收入、低學歷、女性以及BIPOC(報告中表示為黑人、原住民和有色人種等),要比其他人群面臨更多樣、更頻繁的網絡犯罪攻擊;同時,他們在遭受攻擊后,更有可能在經濟上遭受損失。
女性更易遭受網絡威脅
Malwarebytes在線隱私倡導者大衛·魯伊斯(David Ruiz)表示,“盡管男性和女性都表示他/她們經歷過類似的身份盜用事件,但女性認為其被盜用的可能性會是男性的2倍,因為在現實世界的盜竊案中,女性更易下手,她們的錢包(里面大多包含身份證、銀行卡等信息)已經事先失竊。”
調查數據顯示:46%的女性受訪者稱其社交媒體賬戶被黑客入侵的可能性更大,男性的這一比例為37%;48%的女性受訪者表示,更有可能遇到攻擊者向其朋友和家人發送可疑信息的情況。在調研的5,000名受訪者中,有45%的BIPOC受訪者表示,其社交媒體賬戶被黑客入侵,而白人的這一比例為40%。
從調研數據來看,黑人、原住民和有色人種的網絡安全感要低于白人,同時,他們也不太可能避免網絡犯罪造成的財務影響。研究人員表示,17%的BIPOC受訪者表示,其更有可能收到要求提供財務數據或補償的惡意鏈接,而白人受訪者為12%。
高收入、高學歷的人,網絡安全感更好
研究人員發現,收入和教育水平在網絡安全感和隱私感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與低收入人群相比,51%的高收入人群表示上網更安全,數據反映收入和安全感之間呈“階梯模式”,即收入越高網絡安全感和隱私感也相對增加;在教育方面也是如此,擁有最高教育水平的人有48%認為網絡安全,高中&中學畢業的人只有29%認為網絡安全,本科&??粕急葎t為28%,相對來說,擁有高學歷的人更有網絡安全感。
對于高收入人群而言,更有可能受到因網絡犯罪而引起的財務影響,因為一個人賺的錢越多,這個人就越有可能因攻擊而損失任意數額資金。調查數據顯示,有26%的低收入受訪者報告了信用卡數據被盜的情況,而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受訪者的這一比例分別為30%和36%。
雖然高收入人群通常會因網絡犯罪損失更多金錢,但與損失較少的低收入者相比,他們的壓力更小,他們有足夠的實力應對日常在線攻擊。報告認為,擁有金錢的多少會直接影響人們在網上的安全感和舒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