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阿里云峰會在國家會議中心線下召開。
會上,阿里云智能總裁、達摩院院長張建鋒對阿里云年度戰略進行了深入解讀。
去年,阿里提出未來3年投入2000億技術攻堅,同時廣納5000名工程師。今年,阿里在云計算領域取得卓越成果,在全球增速第一。
此外,阿里還宣布了全面兼容X86、ARM、RISC-V等多種芯片架構,實現「一云多芯」。
3年投2000億,阿里云市場躍居世界第三
疫情后,阿里開啟了第一次現場云峰會。
張建鋒明確提出,阿里云的目標是「做深基礎,做厚中臺,做強生態,做好服務」。
疫情對數字經濟有著巨大推動作用,2020年,數字經濟占GDP的GDP的比重已經達到了38.6%,其增速是GDP增速的3.2倍。
所以說,過去一年是數字經濟加速發展的一年,也是跟產業加速融合的一年。
云計算的IT設施也是第一次超過了IDC的投入,達到了145億美元,成為新基建的主要組成部分。
張建鋒提到,「全球與中國公有云市場機構的差異化非常顯著。全球云計算市場自上而下的牽引數字化,而中國是自下而上推動數字化。」
中國的云計算是從一些互聯網企業開始起步,慢慢的滲透到一些產業里面去,從政府、企業到一些機構教育。
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全球及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跟蹤》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IaaS市場達到671.9億美元,同比增長33.9%,亞馬遜、微軟、阿里巴巴坐穩前三,基本形成了穩固的「云計算3A格局」。
去年,阿里云宣布未來3年要花2000億做新技術新基建,幫助全社會做數字化升級轉型。
而在最近阿里發布的2021財報數據顯示,阿里云的市場營收突破了「600億」,同比增長50%,營收增長相當之快。
云計算從一個單一的計算已經變成一個「體系化的創新」。
云計算以前是一個信息資源的組合,現在越來越成為數字技術的一個操作系統,它越來越發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阿里云計算向下向上做什么?
向下定義芯片網絡存儲,向上重構操作系統、數據庫、大數據應用等一些基礎核心軟件的發展路徑跟演化路徑。
「對我們來說,云計算是一個巨大的產業變革的機會,也是一個巨大的技術變革的機會。」
首先,我們在龐大的技術體系里面能夠做出自己的一些創新,二來,可以向上去重新塑造技術軟件。最后是SARS化的服務,軟件的最重要的核心還是要跟產業結合,一定有SARS化的服務。
張建鋒表示,我們正從「數字技術的云」正轉向為「數字創新的云」。對于開發者,數字創新的云將面向所有的開發者。
比如,一體式飛天架構,從中心云覆蓋到邊緣云,包括端上的一些計算節點。一站式數據平臺,讓海量數據歸檔整理,安全管理。還有云釘一體,憑借數據,云計算解決了數據歸集問題,應用問題。
低代碼開發時代,人人都是創新者
張建鋒表示,「低代碼開發時代,人人都是創新者」。
今天我們應用的開發成本大幅度降低,是靠什么帶來的呢?
首先,要有優秀的「開發平臺」,包括低代碼的開發平臺。
其次,能夠讓最熟悉的人去開發應用。
原來大量的應用需要專業公司來開發,而現在,應用的開發對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低,每個公司的開發人員都能夠開發自己的應用。
阿里因此推出了一個新型的開發平臺:AIoT平臺。
如何實現云端一體?怎么樣把更多的端給智能化?怎么把云上的能力能夠推到端上,讓端變得更智能?
阿里云在端融入云跟推云入端這兩端都要做,來推動云端一體化發展。
此外,張建鋒再次介紹了去年推出的阿里「云電腦」無影。
無影可實現隨時隨地云上辦公、海量算力觸手可得、海量應用一網打盡,依托阿里云打造云管端一體化安全防護體系,全面保障企業業務和數據安全,擁有超越PC的便捷、流暢、安全、高效體驗。
基于雙碳時代,阿里云將發布零碳云計劃。阿里云零碳云計劃將加快推進自身減排、輸出數字減碳能力、支持綠色技術創新。
最后,張建鋒介紹阿里云在未來主要著力點:教育、醫療、農業這三大方向。
全面兼容X86、ARM、RISC-V多種芯片架構
阿里云宣布:飛天操作系統正在全面兼容X86、ARM、RISC-V等多種芯片架構,實現「一云多芯」。
云操作系統可以將服務器芯片、專用芯片等硬件封裝成標準算力,無論底層芯片是X86、ARM、RISC-V還是硬件加速,給客戶提供的都是標準的、高質量的云計算服務。
此次一云多芯的實現,是阿里云「做深基礎」戰略的重要進展。這也意味著阿里云不再依賴單一芯片架構,未來擁有更多可能性。
「云的優勢在于能屏蔽底層硬件,讓客戶用上標準的計算服務」,蔣江偉表示,今天的飛天具備「一云多芯」的能力,可兼容x86、ARM等多種芯片架構,結合第三代神龍架構,可充分挖掘性能潛力。
過去企業多以芯片為中心建設IT生態,云計算的出現改變了這一模式。通過云操作系統的優化,可將服務器芯片、專用芯片等硬件封裝成標準形態的算力,無論底層芯片是X86、ARM、RISC-V還是硬件加速,給客戶提供的都是標準的、高質量的云計算服務。
另外,在混合云模式下,支持了「一云多Region」。
飛天在能力提升的同時,還提供了豐富的部署形態。
阿里云推出了本地region服務是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Region,能夠部署到更多的城市中去,離用戶更近,延時也更低。本地Region的本質仍是公共云,擁有一致的操作體驗。
同時,阿里云推出邊緣云節點,在原有CDN加速的基礎上,邊緣云節點將視頻、圖片等內容的計算前置,進行就近計算,從而提升用戶體驗。目前,阿里云在全球擁有2800多個邊緣計算節點,超150Tbps帶寬儲備。
阿里云還提供了可在地部署的「阿里云云盒」,將公共云延伸部署到本地的數據中心。 阿里巴巴副總裁許詩軍提出,每一個行業都需要自己的云。
阿里云深耕數字政府,并在這次大會上請到了浙江省政府的副秘書長金志鵬局長進行視頻發 浙江省政府和阿里云合作從而實現了「掌上辦事之省」、「掌上辦公之省」和「掌上治理之省」。
通過阿里云的支持,浙江省已經實現了100多萬人的協同在線辦公,并將云平臺接入到了1000多個審計系統匯中,建設了全省統一的執法平臺。 兩個重磅發布: 阿里云正在打造國內首個100%國產化自主可控的汽車中控平臺,并正式發布了汽車行業數字工廠1.0整體解決方案。
阿里云同時也在籌備國內國網自主可控的新一代地圖平臺,精準地支撐各業務部門的地圖需求,全面助力國家電網的數字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