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前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有關5G技術的一番采訪火爆朋友圈。其實這個采訪發生時間并不是近期,而是幾個月前,不知道為什么之前沒火現在突然又傳播開了,感覺可能和隨著5G網絡普及、手機更新換代后大眾對于5G漸漸產生不滿(關于不滿下文再說)有關……樓部長的講話內容,總的來說就是對于5G的批評,都批評什么了呢?
01 現有的5G技術很不成熟,幾千億級的投資已經布下去了,運營成本極高,找不到應用場景。
5G技術成熟嗎?說成熟也成熟,因為5G中有關高速率部分的技術已經實現了,在目前部署的5G網絡中,可以實現1.5Gbps左右的峰值下載速率,不過在無線環境一般的情況下,這個速率要打個折扣,但4、500Mbps的速率肯定還是有的,雖然不至于百倍于4G,但20倍肯定保底。
說不成熟也不成熟。因為5G中有關低時延和大連接部分的技術目前是部分實現或者完全未實現的狀態。
5G、4G等任何移動通信技術,都不會一蹴而就直接公布完整的技術協議,而是不斷更新換代,5G的第一版協議叫做R15,可以理解為軟件版本的第15版。
那前14版是啥?是3、4G,就是說單單3G和4G兩代通信技術,就更新了十幾個版本,而目前5G才出到R16,所以說5G是個年輕的技術,目前才更新兩個版本。按照4G從R8更新到R14經歷7代算,5G現在頂多10來歲。
而有關5G低時延和大連接技術的實現方式,均在R16以及未來的R17甚至R18才能逐步推出。就算是R16版本的5G,在華為、中興等設備廠商的基站中真正轉化成實實在在的功能,也要經過不斷的設備升級來實現。
這就是5G不成熟的地方。
02 5G的技術應該用于工業互聯,因為技術不成熟,找不到應用場景。
5G是應該用于工業互聯嗎?理論上是這樣的,畢竟5G的低時延特性和大連接特性,只有在2B場景才有存在的意義,因為再挑剔的個人用戶,也感覺不出來幾十毫秒和幾毫秒的時延差別,也不會說我買10000個手機你都得給我聯到5G里,只有特殊的智能控制、智慧城市等場景才真正需要5G相比于4G多出來的新技能。
但就像我剛才說的,5G的低時延和大連接特性還不成熟,低時延的理論目前已經實現的差不多,但設備實現沒跟上;大連接連理論都還在探討中,甚至可能直接使用4G時代就已經誕生、目前鋪設的非常廣的NB-IoT網絡來作為5G大連接的一部分功能的實現。
不過,我個人覺得阻礙5G進入工業互聯網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技術不成熟,因為就算不成熟的5G,也是目前全球同時具備高速率、低時延和高接入數這三點綜合素質最高的無線網絡,沒有之一。
我認為,真正的問題在于兩點。
一是貴。目前的5G工業模組,就連最便宜的華為MH5000,都要999一顆……要知道工業用戶不像手機用戶,一個手機一個模組就夠,單單一個工廠可能就存在成百上千個需要內嵌5G模組進行5G通信的傳感器、生產設備、攝像頭。
而目前大規模應用的NB-IoT物聯網模組1個在35-70元不等,大部分集中于40-50元水平,低的甚至做到了20元以下。
而早年使用的2G模組,早就是10幾塊錢的水平。
因此,雖然5G網絡速度與時延相比NB-IoT與2G完全就降維打擊,領先程度差了N個數量級,但考慮到很多工業場景既不追求速率也不追求時延,那就完全沒有更換貴幾十倍的5G模組的動力。
二是5G殺雞用牛刀。就算對速率與時延有追求的工業場景,WiFi一般來說也夠了。這就導致很多為了5G噱頭又想省錢的企業,干脆在廠區內放置一個5G CPE(可以將5G信號轉化成WiFi信號的路由器),然后將廠區內的設備通過WiFi接入這個5G路由器,這樣就可以吹自己是5G+工業互聯網了。
但實際上呢?設備依然使用的是WiFi,但依然可以正常運轉。目前只有用5G才能實現的工業互聯場景,實在太少了。
但這也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如果5G真的實現了超低時延和超大連接,同時模組價格大大降低,那么自然就會有企業想利用5G去提升自己的生產效率,真正的為了用5G去開發設備、制造場景,如果效果真的好,那么競對自然會跟進,促進良性循環。
03 5G現在走的是民用的路,對于個人用戶來說,5G沒有啥意義。
目前普通民眾對于5G的不滿主要集中于以下兩點:一是沒感覺5G與4G有啥區別,二是認為運營商們為了推5G給4G降速了。
知乎搜索相關話題,對于5G更是罵聲一片,慘不忍睹。
5G和4G真沒區別嗎?必然不是,前面已經說了,目前5G網絡的速率是4G最少20倍以上。那為什么用戶沒感知?一是因為目前手機上的APP,可以說99%不需要這么高的速率支撐,就算是4K視頻,4G的峰值速率也可以支持,何況目前主流視頻APP上片源1080P都還沒普及。
因此,目前的5G網絡僅僅在用戶下載高清電影、下載大型手機游戲時才能讓其體會到優越感。
二是手機上網是個端到端的過程,運營商只能保證在自己的電信網絡內的5G速率,但最終數據是要從互聯網公司的服務器上獲取的,如果互聯網公司由于自己的帶寬問題限速,那誰也沒招。
比如百度網盤,你就算辦個千兆光纖,如果不買會員,速率不也幾百K。
那么運營商為了推5G給4G限速了嗎?
并沒有。那為啥大家普遍感覺到4G網絡慢了?這主要是幾個因素的疊加:流量越來越不值錢導致的用戶瘋狂使用+4G頻率資源已經窮盡無法擴充+APP越來越吃流量(從發文字的微信到發圖片的微博到發視頻的抖音)。
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就是4G已經盡力了。移動通信使用的都是無線電磁波,而無線電磁波是在開放的空氣中傳輸的,必須使用不同的頻率錯開避免相互干擾,而頻率是稀缺的資源,國家給運營商們分配的4G頻率就這些,如果技術不進步,那么4G的極限容量已經定死了。
所以才需要5G,而如果你感受到了4G慢,那這就是5G對個人用戶存在的意義。
所以,隨著APP越來越吃流量(比如未來發個朋友圈視頻都要4K),大家用手機流量越來越囂張,2C應用場景的普及(比如蘋果的AR眼鏡真的已經和普通眼鏡一樣的輕便),那么5G對于個人用戶的意義就會越突顯。
04 5G技術不弱,但商業場景真得探索。
總結下,5G是目前最先進、最領先的無線通信技術無疑(WiFi6再牛B也不支持移動性?。?G很像是一條支持時速500km/h的鐵路,建成了發現沒有這么快的高鐵,關鍵鐵路局覺得花大價錢去造這么先進的高鐵劃不來,乘客需求也不強烈,導致目前在這條鐵路上跑的依然是300km/h的列車。
那么什么時候500km/h的高鐵才能被造出來呢?有可能永遠不能,也有可能有一天真造出來,大家回顧今天的觀點,又會覺得當時眼界小了,最后說句廢話,還是讓時間來證明一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