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由神經外科醫生、機器人專家和納米技術專家組成的國際團隊,根據他們的研究成果,我們可能需要幾十年時間才能將人腦與云存儲連接起來,而區塊鏈技術被證明是實現這一未來愿景所需的基本組件。
根據發表在《神經科學前沿》上的一篇文章,將人腦和云存儲結合起來的夢想可能很快就會成為現實。在短短幾十年內,一個由神經外科醫生、機器人專家和技術專家組成的團隊預測,我們將看到云計算與人類思維融合。
這一未來概念,我們把它稱為“思想互聯網”,將把大腦與基于云的數據存儲連接起來。這將由位于某些神經元連接點的納米機器人實現。有了這項技術,搜索和檢索將由思維模式單獨啟動——這意味著沒有計算機和互聯網電纜。
缺失的成分:區塊鏈技術
將我們的思維能力連接到云網絡聽起來已經夠可怕的了,但是當你想象我們內心深處的想法連接到集中的服務器時,它就變得更加可怕了。這將意味著,公司實際上將擁有無法想象的控制權。(想象一下!)
幸運的是,這個反烏托邦(是一個虛擬想像的境界,反映的是與理想社會相反的,一種極端惡劣的社會最終形態。)的世界可以通過一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無需信任、自我調節的系統來避免。在完全開發的區塊鏈的幫助下,思想互聯網變得不那么反烏托邦。
物聯網,思想互聯網
像IOTA (MIOTA)這樣的加密貨幣已經在處理與所謂的“物聯網”相關的問題。利用IOTA的糾結技術,小額支付和激勵系統可以被整合到每一個數字化設備中。一切都將被解釋清楚,但沒有一個是可以利用的。
區塊鏈和物聯網的結合已經走了很長時間。然而,思想互聯網只是物聯網的延伸。盡管我們還沒有完全做到這一點,但確保這樣一個大膽的提議發揮作用的唯一方法是通過去信任化的合作。
這種想法只有在區塊鏈技術下才可能實現。如果區塊鏈實現了它的宏偉承諾,那么未來幾十年將會是什么樣子就不得而知了。除非出現一些無法解釋的問題,否則我們可以預期到那時區塊鏈技術將具有無限的可伸縮性。這意味著,有一天,區塊鏈可能會成為數字基礎設施,使未來的思想互聯網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