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過去10年中,中國無晶圓廠 IC 設計公司的興起(例如海思半導體),中國對代工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根據 IC Insights 的調查顯示,中國是2019年唯一的純晶圓代工銷售增長的地區,歐洲,日本的純晶圓代工在過去一年呈現兩位數的下滑。
與2017年相比,2018年中國純晶圓代工市場份額增長了5個百分點,達到19%,超過亞太地區其他國家5個百分點。總體而言,2018年純晶圓代工市場的增長基本上全部來自中國。然而,在2019年,中美貿易戰減緩了增長,中國的純晶圓代工市場份額去年只增長了一個百分點,達到20%。
中國的純晶圓代工銷售額在2018年增長了42%,達到107億美元,是當年純晶圓代工市場總量5%增長的8倍以上,此外,2019年,中國的純晶圓代工銷售增長6%,比全球2%的下降幅度高出8個百分點,全球晶圓廠平均產能利用率2018年達到94%,而2019年則降至86%。
2019年,臺積電表示其400多家客戶中約有25%位于中國大陸。臺積電和聯華電子去年在大陸銷售額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聯華電子的銷售額增幅最大,為19%。這一增長是由其位于廈門的300mm晶圓廠12X的持續增長推動的,該工廠于2016年底開業,目前的產能約為每月22.7K的300mm晶圓。相比之下,中芯國際的許多客戶似乎都遇到了業務增長緩慢的情況。中芯國際2019年在中國的銷售額下降了8%,而去年公司的總銷售額下降了7%。
從國內晶圓廠建設進度看2020
根據天風證券的統計,2019年共有12座晶圓廠投產,其中包括10個12寸的晶圓廠和2個8寸的晶圓廠。其中2019年中芯南方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12英寸14納米生產線正式投產,標志著中國大陸集成電路生產工藝向前推進一步。
2019年已投產的項目總投資規模超過400億美金,規劃產能49.2萬片/月。預計從2020年開始,投產的項目將陸陸續續開始進入擴產階段。
目前處于產能爬坡狀態的晶圓廠共有13座。涉及投資金額超過530億美金。現有產能大約33萬片/月,未來會爬坡到超過100萬片/月。2020年隨著下游需求增長,半導體行業景氣度提高,預計產能爬坡將按計劃或者超預期進行。
目前國內在建的FAB廠有14家,涉及投資規模超過600億美金,規劃產能超過100萬片。至少有5家FAB廠將在2020年投產。其中包括紫光國芯、武漢弘芯,涉及投資金額超過420億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