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品從設計到制造,大致可以分為頂層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三大步驟。
頂層設計完成后,需要制造加工廠根據設計圖紙對晶圓進行加工,在經過擴散、光刻、刻蝕、離子注入、薄膜生長、拋光和金屬化等一系列工序后,下一步就是根據應用所需進行封裝。
封裝完成后,一個半導體器件才能被正式稱為“成品”。因此封裝技術,也被視為半導體器件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關鍵技術。所以各國以及各大企業,在這一領域的競爭十分激烈。
其中,興森科技的表現尤為亮眼。日前興森科技股價出現異動,大幅拉升觸及漲停板,創歷史新高。
據億歐科創了解,該股近一年共漲停11次。關于此次漲停,興森科技表示,是由于在PCB業務和半導體業務方面與華為有著深度的合作。
盤踞龍頭,將觸行業天頂
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即印制線路板,是電子工業的重要部件之一,它可以使集成電路中各個電子元件之間實現電路互連。幾乎每種電子設備,小到電子手表、計算器,大到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軍用武器系統,都要使用印制線路板。
興森科技是國內知名的印制電路板樣板、快件、小批量板的設計及制造服務商,長期盤踞該細分領域龍頭地位,在PCB樣板、小批量板市場有十分強大的競爭力。
上市10年以來,興森科技每年營業收入均實現正增長,凈利潤從2010年上市之初的1.21億元提升至2018年的2.15億元,近乎翻倍。截至2019年9月30日,興森科技半年營業收入27.51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31億元。
按這個趨勢來看,興森科技19年的營收與利潤也將保持著穩速增長,且還能維持較長的時間。
全球印制電路板(PCB)行業發展擁有悠久的歷史,目前已經經歷了若干個周期。Prismark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印制電路板行業產值為588.4億美元,同比增長8.5%。2018年全球印制電路板產業產值規模約為635.5億美元,再度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增長8.0%。預計到2022年,全球PCB產值將達到718億美元;到2024年,將超過750億美元。
此外,全球PCB產業不斷向亞洲地區特別是中國地區轉移,中國PCB產值占比已超過一半。
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PCB行業發展的整體波動趨勢與全球PCB行業波動趨勢基本相同。受益于PCB行業產能不斷向我國轉移的趨勢,加之通訊電子、消費電子、計算機、汽車電子、工業控制、醫療器械、國防及航空航天等下游領域需求增長的刺激,近兩年我國PCB行業增速明顯高于全球PCB行業增速。
未來五年,中國印制電路板市場在國內電子信息產業的帶動下,仍將以高于全球的增長率繼續增長。預計到2022年,中國PCB市場的規模將達到356.9億美元。作為龍頭的興森科技將繼續享受產業轉移帶來的紅利。
勇攀高峰,實現國產替代
盡管行業產值仍會增長,但PCB行業高速增長的時期已經成為過去式,在未來幾年全球PCB整體市場不會有大的變化的前提下,PCB行業增速放緩已成定勢,這是興森科技早已洞悉的行業趨勢。所以興森科技并沒有安逸地享受產業轉移紅利,而是向產業的下一個高峰——IC載板發出挑戰。
IC載板也稱IC基板,可以理解為一種高端PCB,主要功能是作為載體承載IC。最初的IC載板起源于日本,由于具有先發優勢,日本的產業鏈十分完善,在設備(蝕刻,電鍍,曝光,真空壓膜等等)及上游材料(BT材料,ABF材料,超薄銅箔VLP,油墨,化學品等等)等環節處于壟斷或半壟斷地位。
圖:IC載板 來源:興森科技產品圖
相對于普通的PCB產品,IC載板必須具有精密的層間對位、線路成像,電鍍,鉆孔,表面處理等技術,門檻較高,研發難度較大,因此涉足者寥寥。目前行業格局仍以國際大廠為主。2018年,全球IC載板產值前十名全是日本、韓國以及中國臺灣省的企業。
擁有憂患意識的興森科技早早在此布局。2009年,興森科技即開始規劃進入IC封裝基板領域。經過多年的磨練和持續的研發投入,IC載板生產線在2018年底已實現滿產,并成功進入韓國三星的供應鏈體系,成為內資載板廠商中唯一的三星IC載板供應商。
2018年,興森科技的IC封裝基板業務營收達2.36億元。2019年上半年,IC載板營業收入為1.35億元,同比增長18.59%。2019年6月,興森科技與廣州經濟技術開發管理委員會簽署合作協議,合作投資IC封裝載板技術項目,投資總額30億元。
目前興森科技已成為國內擁有IC載板技術的四家企業之一,其余三家分別是:深南電路、珠海越亞和丹邦科技。值得一提的是,IC載板是實現芯片IC國產替代的基礎之一,興森科技的項目有國家集成電路基金參與,若良品率達標,國產替代“最后一公里”的進程將會大大加快。
半導體行業是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礎,也是國家實力的象征。國產替代化的趨勢是不可逆的,雖然目前我國IC載板技術與日本還有較大差距,但是中國有足夠大的市場,不斷在市場中磨煉進步,未來定能迎頭趕上。
作者:張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