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為加快推動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在天津落地,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大力推進“兩網融合”綜合示范工程。該工程實施方案6月中旬通過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審核以來,國網天津電力創造性地落實方案各項工作部署,堅強智能電網和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先行先試不斷取得成效,社會效益顯著。
“兩網融合”在濱海新區先行先試
結合天津市和天津電網的具體情況,國網天津電力確立濱海新區為“兩網融合”建設試點,以最高的標準、過硬的作風,高效推動“兩網融合”建設工作。
“濱海地區推進‘兩網融合’綜合示范工程,有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技術基礎,先行先試的條件非常成熟。在泛在電力物聯網概念提出之前,我們已經在構建能源互聯網方面進行了探索,積累了一些經驗。”7月30日,濱海供電公司“兩網融合”工作組組長張建海說。
“兩網融合”在濱海新區如何展開?先行什么?如何先試?
國網天津電力對具備條件的11個項目在濱海新區全面推進先行先試。4月16日,國家電網經營區內首臺“六合一”移動作業終端上線應用,開啟移動作業末端融合新模式。5月10日,該公司啟動“城市綜合能源大數據價值挖掘商業化模式研究”等7項新興業務研究工作。
國網天津電力將“兩網融合”先行先試重點落在中新天津生態城上。
中新天津生態城是首批國家智慧城市一類試點城市,先后啟動建設了地理信息、數據交互、用戶認證、移動應用等公共服務平臺。生態城持續推動智慧城市應用項目落地實施,圍繞“智慧城市運營中心”運行40余個管理系統,匯集11大類業務數億條數據,已在眾多公共服務項目上做了初步的創新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濱海智能電網配電自動化覆蓋率較高,生態城物聯基礎好,利用生態城供電營業廳基礎設施和數據等優勢資源,大力培育發展新興業務優勢明顯。此外,生態城智能電網建設成果也很顯著,2011年率先建成國際上覆蓋區域最廣、功能最齊全的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2017年建成生態城智能電網創新示范區。近年來,3項國家“863”計劃課題、近10項國家電網公司科技項目在生態城示范區落地。
4月23日,濱海供電公司與中新生態城管委會簽署《中新生態城智慧能源支撐智慧城市建設戰略合作協議》,確定雙方將在智慧能源方面開展全面戰略合作,加快推進中新生態城智慧城市建設,高效推動“兩網融合”在中新生態城先試先行,打造“兩網融合”與智慧城市融合發展的樣板。
中新天津生態城供電營業廳依托區位覆蓋優勢及優質的信息基礎資源,率先建成并開通多站點融合,成為國家電網經營區內首個面向社會提供綜合服務的營業廳,可以為市民通信、上網等提供便利服務。
“我是一個手機短視頻愛好者,一進營業廳就感覺到視頻播放速度和清晰度提升了很多,一邊上網體驗一邊業務等待,心情很愉快。”家住中新天津生態城雅靜園的郭美晰說。
“建設過程中,營業廳充分利用已有資源,快速完成了業務加載、聯網運營任務,打造了嶄新的邊緣數據中心建設標桿。目前,營業廳已聯合生態城周邊客戶,結合電力營銷,推廣騰訊視頻、Start云游戲、愛奇藝奇速播等業務。未來,營業廳將深入挖掘更多本地客戶,探索更多領域的價值傳播,讓更多客戶受益。”濱海供電公司營銷部主任楊永柱說。
智慧能源服務智慧新城建設
為了加快推進“兩網融合”,國網天津電力堅持邊研究、邊實施的原則,充分應用移動互聯、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信息和通信先進技術,結合濱海新區“繁榮宜居智慧新城”建設目標,聚焦社區服務、智能家居、企業節能等方面,經過努力探索,在多個民生領域實現服務新突破。
8月29日,在為全國第十屆殘運會暨第七屆特奧會提供電源的主要變電站——110千伏和暢路變電站,一臺紅白相間的六旋翼線路巡檢無人機在上空盤旋,而站內一臺深藍色機身、白色腦袋的新型巡檢機器人則不停巡視。
國網天津電力將研發的基于5G技術的新型線路巡檢無人機和VR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運用到保電工作中,極大提升了巡檢工作效率。傳統的線路巡檢無人機最多只能傳輸1080P的視頻,這樣會導致輸電設備的微小缺陷無法被識別。而該款搭載有5G終端的無人機能夠拍攝4K超高清視頻并通過5G網絡回傳給線路運維人員。運維人員無需攀登鐵塔即可清晰地看到輸電線路及附屬設備的每一個細節。
“利用大數據開展社區居民用電分析,聯合社區為居民生活提供溫馨服務,是我們推進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在社區服務中的一次嘗試。”濱海供電公司營銷部副主任李立慶說。
大數據分析依托數據中心對客戶用電數據的及時準確采集,數據中心應用人工智能算法,結合客戶不同季節的歷史數據比對,計算客戶用能結果。智能算法不僅能精準計算用電偏離率,判斷居民家中用電是否異常,還可以通過智能分析,判斷居民生活規律是否發生變化等情況,為社區更好服務居民生活提供依據。
“電力公司應用電力遠程計算服務,為小區居民用電提供了專業指導,能及時發現日常用電及生活的安全隱患,保障了小區安全,讓社區管理服務實現了全覆蓋。”濱海新區湖北家園弘瀅物業管理部經理李明田說,“這也是電力公司聯合我們開展小區智慧用電服務的初衷。小區居民特別是殘疾人、獨居老人居室內生活是社區服務的盲區。我們一直在尋找一雙不侵犯小區居民隱私,又能為他們提供服務的‘關愛之眼’,實時了解小區居民的生活情況,實現小區服務無死角。”
7月18日,濱海供電公司利用電量分析,發現濱海新區湖北家園小區居民張深有家用電量較以往減少很多,便聯合物業上門走訪。走訪人員了解到該戶是一位新入住的獨居盲人,便將其納入特殊服務群體,并開展延伸服務,為其更換浴室空氣開關和室內老化線路。
“我是一個盲人,得到了電力公司的幫助,心里非常感謝!”張深有說。
今年以來,國網天津電力聯合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在智能電力服務社區生活領域大膽嘗試,拓展泛在電力物聯網在社區服務中的深度應用,將圍繞不同產業,匯集共享多方數據,探索打造智慧園區、社區、城區等多個模式推廣場景。
停電“零”感知 用電更節能
“故障停電是客戶最不愿經歷的事情,搶修不及時也最易引發客戶投訴。客戶尚未報修,甚至停電故障還沒有出現,我們就能知道并開展搶修恢復供電,這一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利用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這個契機,我們研發建設了供電服務指揮系統,讓我們距離這一目標更近了。”濱海供電公司供電服務指揮中心副主任劉慧芳說。
供電服務指揮系統擁有信息通信和智能研判功能的主動搶修功能模塊,可以使電力企業接收停電及異常用電信息更及時、準確,讓客戶停電“零”感知成為可能。
該模塊依托智能配變終端和智能電表,利用高速信息通信系統,實時檢測客戶用電狀態,可將客戶停電故障或其他異常用電信息自主傳回至供電服務指揮系統,第一時間生成搶修工單,便于搶修人員迅速出動開展搶修。
“這種自動報修模式,提高了居民用電故障搶修效率,讓小區居民用電得到了保障。”已經安裝了智能配變終端和智能電表的濱海新區季景華庭小區物業負責人王芳說。
預計到今年年底,濱海供電公司將完成4個居民區2000余戶智能配變終端和智能電表寬帶載波模塊安裝任務,有力推動居民用電故障搶修從“被動搶修”向“主動搶修”轉變,故障搶修時間和停電時間都將大幅縮減。
利用泛在電力物聯網服務居民生活,除了讓居民用電更便利外,最主要的就是指導居民節約用電。不能準確掌握居民家中每個電器的耗電情況,一直是電力企業無法解決的難點問題。國網天津電力研發的具備智能負荷辨識功能的新一代智能電表,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針對傳統計量電表不能獲取單臺家電用電信息、無法在線監測運行狀態等問題,聯合高校及科技企業,國網天津電力成立了一體化攻關團隊,啟動電表智能量測系統項目研究工作。攻關團隊優化內外部科技資源,充分發揮各專業優勢,在技術研究、系統開發、設備研制、落地應用等方面創新攻關,最終研發成功新型電表。
新型電表不僅能準確“識別”家用電器,還可實時采集家庭用電負荷種類及各種電器消耗電量信息,通過精細化用電數據監測與能耗預警分析,提供節能指導方案。新型電表已在中新天津生態城人才公寓試點應用,運行情況良好。
“以前不留心用電情況,有了新型智能電表,最近我幾乎每天查看一下我家用電信息和電器運行狀態,提醒自己關掉待機耗電的電器,每月可以節省一筆電費開支。”人才公寓住戶張華說。
國網天津電力將進一步拓展新型電表在居民小區的安裝應用范圍,同時加快系統應用功能開發,為居民提供節能診斷、安全隱患辨識、電器評價等智慧互動增值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