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來。5G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最能詮釋這句話的內涵,因為5G已經在醫療領域先聲奪人。借助中國電信5G網絡和華為通信技術支持,北京積水潭醫院通過遠程系統控制平臺與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克拉瑪依市中心醫院、張家口市第二醫院連接,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交替對三地手術機器人進行抓取,規劃手術方案并遠程操控,成功進行三地的遠程手術。
5G即第5代移動通信技術,是最新一代蜂窩移動通信技術,特點是高數據速率、低時延、節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統容量和大規模設備連接。雖然一直業界對5G還有許多爭議,而且也尚未進入尋常百姓家,但是在醫療領域,5G應用已經捷足先登。
5G在醫療上的應用同時獲得了一個新的術語——智慧醫療。盡管對智慧醫療的定義還有爭議,但是,可以大致描述為,智慧醫療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深入應用和實踐,依托5代移動通信技術,充分利用有限的醫療人力和設備資源,在疾病的診斷、監護和治療等方面提供信息化、移動化和遠程化醫療服務。因此,智慧醫療是傳統醫療衛生信息化的革命性升級。
在智慧醫療的概念之前,同樣是依托互聯網和信息技術,似曾相識的術語和描述也有很多,如互聯網醫療、遠程醫療和醫療信息化。2014年被稱為中國的“互聯網醫療元年”。不過,這些術語和稱謂在這幾年基本銷聲匿跡,原因有多方面,因為它們并沒有真正實現。而今5G的出現又與智慧醫療接上了關系。
從智慧醫療的核心來看,實際上就是遠程醫療的2.0版,主要是依托新興的5G技術實現醫療資源的最大化和最優化“套現”?,F在北京的一流醫院的專家同時指揮天津市、克拉瑪依市、張家口市的醫院進行手術,主要依靠的是5G技術的低時延或不延時,5G能達到毫秒級的時延,為遠程手術帶來質的飛躍。
這些手術的成功意味著,未來5G技術將可能比較廣泛地應用于醫療領域,通過5G的大流量、大帶寬、大連接、低時延特點,適應未來醫療的需求,進行院內設備互聯、院間醫療業務的開展,以及院外應急救治和區域醫療系統的有機結合。不過,僅以5G技術而言,現在正處于試用階段,只是實現了個別病例醫治的突破,5G技術本身還需要完善。
對于依賴5G的遠程手術,每次手術之前,電信都會下“重保單”,在重要時刻提供重要通信保障。例如,從積水潭醫院的5G基站到對方醫院的5G基站,要做端到端的重要通信保障,由專人盯著網絡質量,手術時段不能做其他操作。這似乎是“專線電話”升級為專線網絡。未來要實現5G手術的常規化,顯然靠專線“重保單”是不夠的。只有實現了5G遠程醫療的常態化運營才能讓優質醫療惠及偏遠地區。
技術的突破固然是人類社會進入新時代的橋梁和基礎,但是僅僅依賴于技術也還不足以完成一個時代的變革和華麗轉身,也不能說有了5G,中國就會進入智慧醫療時代、智慧城市或智慧社會。 過去所提的遠程醫療在今天難以實現的原因當然不只是因為沒有大流量、低時延的5G,也在于沒有配套的社會規則和措施,例如醫療單位和醫生的資質、責任和醫保報銷等問題。
5G能解決的只是技術問題,但智慧醫療在中國有幾大核心問題需要解決,一是覆蓋醫療機構內部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體系;二是連接醫療機構與患者之間、醫療機構之間的遠程醫療與分級診療體系;三是醫療影像AI輔助診斷、醫療機器人與AI輔助臨床醫療決策體系;四是醫保的遠程結算等。
最后一個問題與社會機制的關系最大,由于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同步,現在中國的醫保是難以跨地域結算的,更談不到像實施手術一樣多地同時進行并實時結算。其實,中國早在1999年就倡導醫療信息化建設,旨在建立完善醫療機構的信息管理體系,提升醫療服務的效率和效益。此后,借助互聯網,不只是遠程醫療有部分突破,也出現了預約掛號、電子支付、在線問診、網上售藥、網上醫療科普、網上醫學職業再教育等,這些現象的出現曾讓人們喊出了“顛覆醫療”的口號。
但是,從2014年被稱為“中國互聯網醫療元年”到2017年前后實際上也出現了第一輪互聯網醫療泡沫,今天,醫療顛覆并未出現,但也應當看到,醫療的改變已經出現,而且通過技術突破的引領,有可能觸及智慧醫療的門檻。 要全面實現或達到智慧醫療,就不能只是依托5G技術,還需要在醫療、醫保、醫藥領域采取“三醫聯動”的方式,過去在這三個方面實際上是單兵作戰,即便有5G的突進,也會受制約于醫保醫藥。
而且,即便5G實現了醫療智慧,也只是時代變化的一個方面,更需要努力和促進的是智慧社會的到來和實現。如果一流的技術可以應用到遠方,人們也就會擁有詩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