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未來,科技改變生活。這句話聽著離我們很遙遠,卻又是那么近。近年來,我市智慧醫療建設飛速發展,不僅讓市民看病更加便捷,更是改變了人們的看病方式。醫院信息系統上線,線上預約掛號、遠程診療、遠程會診等,讓智慧醫療進入了我們的生活。
2017年3月市人民醫院開通了免費Wifi,5月開通了手機客戶端和微信服務號,11月開通了動互聯網醫院患者服務平臺,醫院移動支付和網上掛號平臺也投入使用。前來就醫的陳女士高興地說:“現在走進市醫院,手機都會自動連接免費Wifi,醫院張貼的二維碼非常方便,第一次使用需要關注‘銅川市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掃描二維碼自動連接無需密碼,第二次進入醫院就會自動連接,真的好方便。”
該平臺上線后,患者只需掃描二維碼關注進入“銅川市人民醫院”微信服務號,就能體驗“智能導診、預約掛號、在線繳費、查看檢查檢驗報告、反饋就醫滿意度”等從門診到住院的全流程醫療與健康服務。經常帶孩子前往醫院進行體檢的趙女士對此感受頗深。
“以前帶孩子來醫院看病體檢,不僅掛號要早早地來排隊,繳費什么的也需要排長長的隊,抱著孩子十分的不方便,一個人根本弄不了。現在好了只需在微信上進行掛號繳費,當天抱著孩子直接前往體檢中心等著叫號檢查就好了,非常便捷。”
如今,患者不用前來醫院,就可在隨時通過智能導診系統進行網絡掛號,網絡支付,還能查詢檢查結果和門診住院費用,全面實現無紙化查詢。患者可使用身份證、醫保卡、就診卡綁定,系統會自動顯示1個月、3個月、6個月的所有住院、門診檢查結果和費用。不僅如此,市人民醫院還全面開通微信和支付寶,實現了移動化支付。
近年來,我市智慧醫療建設飛速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模式普遍推廣,以看病就醫無卡化、管理服務移動化、個體管理精準化為目標,積極推進智慧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群眾獲得了更好的醫療和健康管理體驗。各醫療機構以服務患者為出發點,不斷完善醫院信息系統,線上預約掛號、合療一站式報銷結算、院內自助查詢系統、居民健康卡等系統,標志著“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路”已成為智慧醫療建設的主導方向。
2018年,市人民醫院兩院區實現診間支付,2019年4月19日,北京中醫藥大學孫思邈醫院開通了微信、支付寶、云閃付掃碼支付功能,隨著更多便民惠民的功能不斷出現,全市智慧醫療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2017年6月,銅川礦務局中心醫院心電診斷中心通過遠程心電監控發現一例危急病例,第一時間與患者取得聯系,通過綠色通道在搶救最佳時間內對患者進行了及時救治。隨著智慧醫療的快速發展,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的分級診療模式已成為跨醫療機構協同診療的重要手段。
2017年起,市衛健委啟動建設了智慧醫療協同服務云平臺遠程心電項目,通過4G網絡,將患者的動態心電數據實時上傳至醫生工作站,系統智能實時監測+人工預警提醒服務,為大多數突發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強有力的預警和及時快速的診治支撐。
據統計,全市各醫療機構開展心電協同診斷2900余例,非診療時間段心電異常預警占總預警病例的39.04%,大大縮短了心血管病人的搶救時間,更進一步提高了心血管病人的救治水平。區縣級醫院和13個中心衛生院的遠程醫療系統的建成,改變了基層醫療機構的診療模式。智慧協同診斷服務,不斷優化醫療資源分配,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水平,為改善百姓看病難看病貴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支撐。
公共衛生服務作為從醫療為中心向健康管理為中心轉變的重要抓手,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服務于公共衛生管理、服務于百姓,不斷增強和提高群眾就醫和健康管理的獲得感和參與度,成為信息化建設的攻堅方向,自2016年起,市衛健委統籌謀劃,歷時2年探索建設百姓健康信息服務系統,目前系統已升級為陜西省百姓健康服務系統,作為百姓健康管理服務的唯一省級入口,并先后研發接入了預約掛號、預防接種分時預約、電子預防接種證查驗、母子健康電子手冊、公共衛生服務信息提醒、診后信息查詢和精準化健康教育推送等功能模塊,預計將于今年上半年通過“健康陜西”APP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