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泰爾終端實驗室主辦的《泰爾論壇2017快充技術標準與應用研討會》在東莞召開。泰爾終端實驗室環境與安全部高級工程師徐春瑩解讀了中國快充標準《通信終端快速充電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
“快速充電模式”定義
徐春瑩講到,快充應用的歷史問題有:安全性問題(過熱、燒口、死機、燒主板、起火、爆炸)、兼容性問題、擴展性和延續性、專利問題。快充標準的制定歷程,歷時三年,2014年6月立項通過,2017年9月正式提交報批稿,目前已報批。
“快速充電模式”術語定義如下:一個由適配器、線纜和終端組成的充電系統,從初始充電狀態開始,至充電30分鐘,期間進入電池的平均電流大于等于3A或總充電量大于等于電池額定容量的60%的充電方式。
相對應的“普通充電模式”:適配器額定輸出電壓為5V,額定輸出電流小于等于3A的充電模式。
快充類型包括兩種
Ⅰ型快速充電模式是通過提高適配器的輸出電壓來提高終端充電功率和速率的充電模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高壓快充方案。
Ⅱ型快速充電模式是通過提高適配器的輸出電流來提高終端充電功率和速率的充電模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低壓快充方案。
在快速充電過程中,根據不同的協議,Ⅰ型和Ⅱ型可以在起始階段選定,也可能在充電過程中切換。
中國首部快充標準涵蓋五大快充協議
標準協議內容,協議種類包括A、B、C、D、E一共5種,兩種協議免費使用,三種協議公平無歧視授權使用。A協議為高通協議,B協議為華為快充協議(免費授權),C協議為USB PD協議(免費授權),D協議為MTK協議,E協議為VOOC閃充。
(圖片來源充電頭網)
協議適用范圍——適配器側,根據接口類型,USB-A接口應支持A、B、D、E中一種或多種快充協議,USB-C接口應支持C協議。
協議適用范圍——終端側,根據接口類型,Micro-B接口應支持A、B、D、E中一種或多種協議;USB-C接口分兩種情況,與USB-C接口適配器配合使用時,應支持C協議,與USB-A接口適配器配合使用時,應支持A、B、D、E中一種或多種協議。
C協議與USB PD協議的區別:27-45W檔位,USB PD協議限制要用15V,而C標準不設限;45-100W檔位,USB PD限制要15V和20V,C標準同樣也不設限。
關于標準的落地實施,需要定義測試場景和案例,搭建系統測試平臺,徐春瑩表示還需要靠行業齊心推動,共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