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 年,美國開始了“衛生信息傳輸標準”這一戰略技術的推廣與開發,掀起了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新紀元,而這一切都建立在 PC 機的發明和大規模使用的基礎之上。最初只是期望可以用標準化來替代部分重復性的手工勞動,用以提高效率,但是不久以后他們就發現,這一革命性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整個生態的演進,徹底顛覆了整個醫院管理的流程。隨著 LIS(化驗室信息化系統),PACS(影像學系統),EMR(電子病歷系統)的不斷建立,劃時代的 HIS(即醫院信息化系統)最終整合了全部,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現在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無線傳感器等新技術的不斷融合,將在未來醫院的信息化領域再次掀起一場新的移動化變革浪潮!
從醫院角度出發,決策者引入新一代的移動醫療信息化體系,無外乎是政策因素,流程因素和技術發展因素等原因。而他們最初可能只是想將新技術和流程,外嵌入自己的體系內,卻并沒有意識到這些會給自己,以及整個醫療行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新理念的不斷融入,醫院會逐漸經歷了一個從外接嵌入到自然融合的過程,移動醫療信息化逐步運用于門診、住院、手術和管理,運轉越來越順暢。而慢慢地,醫院內部的各類方案實施、工作流程、組織結構、人力資源包括財務管理都會發生漸進式的改變,直至革命性的巨變!
這種改變,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改變,更存在觀念上的變化——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指導思想,這也正是《希波克拉底宣言》中所描述的醫療理念。因為醫療服務具有兩重性。一是社會屬性,表現在醫務人員的救死扶傷和“一切為了病家謀福利”的人文主義情懷;二是經濟屬性,即醫療服務也要按市場規律辦事。
而大數據是信息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將海量變量間的關系數據化,然后通過聚合分析,產生可以幫助解決問題的信息。相比于傳統的單點或多點的疾病分析方式,大數據讓我們可以獲取更多的支撐信息用于判斷,未來可以在“循證”的基礎上不斷指導臨床。
對于患者來說,通常很難獲取到大量有效的醫療信息;同樣對醫生而言,患者的各項醫療數據,有時也是非常碎片化的。而移動醫療信息化和大數據的結合,能夠提升醫療服務的人文屬性——提高醫生的工作效率、促進醫患間更有效地溝通交流、部分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并提供更好的服務。
其次,新技術的應用能夠優化就醫流程,讓患者從掛號、門診、檢查、手術以及住院等各環節,都能感受到人性化的就醫體驗。同時不僅可以幫助醫療機構對疾病進行科學研究,還可以使醫院發現業務與溝通中存在的問題。
未來醫院的信息化之道,主要有以下幾個趨勢:
臨床信息系統平臺化 在未來,臨床信息系統的發展方向是集成平臺化的管理,也就是說會一改目前各系統孤立的體系架構。未來臨床信息系統的各個區域和點之間將會通過網絡相連接,如此可以將醫療行業的各項資源更緊密全面地結合在一起,使臨床信息系統更加扁平化,實現快速流程管理。
遠程醫療 目前,很多大中型醫院都已開始采用 WiFi 技術來建設醫院的移動網絡,采用固定 + 移動的方式進行網絡建設,能夠使網絡無所不在,并且可以更有深度地連接醫療資源,這也將幫助醫療服務走出醫院,實現遠程醫療。未來如果能夠將不同地區的醫生與患者相連接,業務相連接(移動查房、輸液、診斷、掛號和化驗等),數據相連接,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還能有效降低整個醫療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