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為人知,到現在的受人追捧,虛擬現實技術仿佛一夜之間走上了民用化的快車道。為什么VR會以如此迅猛之勢贏得資本市場青睞?這還得歸功于2014年Facebook以20億美元收購VR翹楚Oculus,讓全球投資者的目光全部聚焦。
看著國外大咖們對于VR的躁動,國內資本以及創業者們豈能視而不見。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致使VR一度成為風口上的豬。資本青睞雖說是好事,但是過度的關注讓許多企業都存有玩票的心態,只是想借VR這一噱頭來進行炒作,而非真正的技術研發。國內若想與國際接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過國外,需克服哪些難題?
大多廠商跟風試水,技術底蘊不足
據VR日報了解,國內光VR硬件設備開發公司就已超過90家。且隨著VR勢頭的愈演愈熱,國內眾多手機廠商也紛紛搶灘布局,發布自己的眼鏡盒子,這樣的倉促入局,難免不會讓人擔心,這到底是跟風試水,還是真的打算著手大干一番?
廠商布局,牽扯到的第一個要素無非就是產品,而說到這個產品,我們就不得不聯想到專利,特別是做硬件,專利可以說是最大的坑,關于知識產權相關的問題,如果你走不出這個坑,你的產品就會輪為二流或者山寨產品,這很難在市場中立足。
而目前國內大多產品都是這樣的一個狀況,無技術專利,甚至于是說張冠李戴,直接照搬別人的產品模式,來套上自己的標簽。就拿國內目前較為火熱的HTC來說,Vive不管是從硬件本身,還是站在用戶的角度來講,在全世界都有自己的擁護者。但是從產品本身的專利來看,仿佛就跟HTC沒有多大的關系。
眾所周知,Vive是由HTC與Valve聯合開發的一款VR虛擬現實頭盔產品。大家可能會認為在硬件技術的專利上,應當屬HTC,殊不知控制器定位系統Lighthouse采用的是Valve的專利。冠以自己之名,來行己之事,只能說HTC的做法好不高明。既能避人耳目,又能擺脫山寨嫌疑,海外銷售,也可輕松規避相關的專利訴訟風險。
而國內的其它硬件,就不具備有這樣的前瞻性。首先在產品的視野方面,就局限于國內市場的一畝三分地。然后在技術上面,也并無像VIVE那樣取得有突破性的進展,外觀、技術,基本就是谷歌Cardboard的一個延伸,毫無突破性可言。而且現在大多廠商發布的頭顯,都是作為手機的附庸,大部分是為達到吸人眼球目的的存在,而不是真正的想靠VR頭顯來盈利。
內容體驗度、可玩性不高,粘度小
我們都知道VR內容是增加用戶粘性及用戶吸引力的核心。隨著國內資本的強勢關注,近兩年國內VR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但是硬件上的多面開花,卻并沒有給國內的VR內容帶來希望。資本的關注,也未給尚處于萌芽期的內容一劑強心劑。數量上,因國內起步晚,無法與之相抗衡也是不爭的事實。經過這兩年的發展,國內內容也展現出不錯的態勢。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虛擬現實(VR)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目前國內約有3500款VR內容產品,其中包括800款VR游戲作品與2700款VR影視作品。
有量不一定有質,在用戶體驗度與可玩性上面來說,國內外亦有差距。就以最為常見的游戲來舉例。游戲作為VR內容行業的先行者,同時也是最有可能打入大眾市場的領導者,作為提升用戶粘度關鍵性的一環,似乎并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
網上評選出的十大欲罷不能的虛擬現實游戲,也都均來自外國。其中排名第一的《EVE:瓦爾基里》現已上市,市場反響良好。國內雖也有幾款VR游戲上市,但是更多的卻是借VR的噱頭來營造一種“偽虛擬”來蒙騙玩家,并不能給到用戶真正的沉浸式的體驗,如此情境,國內VR內容又憑什么來增加用戶粘度呢?
VR設備普及度低,整體缺乏民眾基礎
根據《中國VR用戶行為研究報告》顯示,在過去一年接觸過或體驗過虛擬現實設備的淺度用戶約為1700萬人,購買過各種VR設備的用戶約為96萬人。隨著VR滲透進入主流消費市場,VR與消費者距離也越來越近,但是離普及卻還有不少距離。
如今的VR產業,與當年手機行業的發展有異曲同工之處。產業起步階段都混亂不堪,毫無標準可言,自安卓及蘋果兩大系統面世之后,才迎來了智能手機的春天。而VR硬件產品的春天又是在哪呢?
從宏觀環境來說,國內VR硬件產業展現出不錯的競爭態勢,多方布局,全權參與,但是細分到個別,整個秩序就顯得有些混亂不堪,毫無標準。目前大部分廠商都只相中了國內市場的一畝三分地,爭相推出自己的VR頭顯。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許多都是一種“偽虛擬”的存在,毫無技術性可言,更別提市場競爭力,唯一能夠取勝的只有產品的性價比。
但是性價比不是萬能藥,低價雖然能夠吸引用戶的眼球,但也會存在專業度不夠的問題,硬件本身質量才是關鍵。目前市場VR設備價格高低參差不齊不說,質量也是良莠不齊。高價的硬件頭顯雖然能夠給人很好的用戶體驗,但是在價格上,難以走入平常人家。而低價的硬件頭顯雖然更能迎合用戶消費心態,但在體驗上卻要大打折扣。要想產品實現普及化,唯有兩者綜合,才是出路。
綜述
VR的發展歷程雖然與手機行業相似,但它并不像手機一樣是單個的設備,要想有完美的體驗,需要一整套的設備集群。市場的成熟需要積累,VR市場的進入也是需要門檻的。筆者認為,現階段并不是VR賺錢的好時機,卻是企業進行技術積累的必要階段。倘若VR產品不能得到用戶真正的認可,僅靠過度的營銷炒作,是不會有好結果的。目前全球VR產業尚都處在初期階段,實際水平相差不大。國內要想與國外匹敵,甚至于是說超過國外,改善產品質量、提升用戶體驗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