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knowledge is power, then each sensor that comes online offers an increase in human potential and enhanced decision making.”
這是很有意思的一句話。
sensor是現(xiàn)在聊天里面頻率特別高的一個詞。sensor其實是人的延伸。
我們小時候都看過動畫片,葫蘆娃記得吧,每個娃都有一個獨特的技能,讓當時懵懂的我羨慕不已,其實現(xiàn)在回憶起來,也就是每個葫蘆娃有個外掛,加了sensor而已。比如千里眼就是給X娃(實在不記得排行老幾了...)加了一個望遠鏡,再把信息傳回給娃腦,最后再和其他娃通信,報告爺爺。
咱們延伸一下,試想你的汽車可以實時監(jiān)控各種路況,把信息都傳送到一個計算終端,這樣其他的車主可以提前知道可能的擁堵、事故,增加整個城市的效率。這已經不是科幻電影,至少有兩家公司都干得有模有樣。
Uber是全球租車軟件的鼻祖。沒錯,國內的嘀嘀打車、快的打車都是抄的他們家的。隱約我都能聽見下面會有人喊:“抄的好!”
一家真正世界級的公司是不害怕抄襲的,因為不明就里的人永遠都是抄的表象,Uber雖然以租車出發(fā),但其核心價值遠不止租車。
我說兩個應用:
1)一位需要長期加班的父親沒有辦法接送孩子上學。于是他通過Uber給孩子定制了接送服務,這樣他就可以一方面不用自己親自接送,更重要的是,可以掌控孩子的行蹤,比如半路跑去同學家里打電動,家長是可以看到的。
2)你以為Uber只能租的士?那你就out了,在不遠的將來,Uber將會變成一個動詞,一切可以被租的東西都可以Uber化。你想租一個電影院,沒問題,只要有人租給你。
一句話,“租”這個動詞被Uber占據(jù)了。以后你想租什么,也許就會想到去Uber一下。就像百度一下和谷歌一下一樣。
這家企業(yè)現(xiàn)在的估值是182億美金。
然后就是谷歌兒歌呆萌的無人汽車了。第一次看到的時候我也震驚了,這是找幼兒園大班的同學做的設計么?
你有沒有很郁悶過的出門帶傘出大太陽,一氣之下不帶傘了結果淋得透濕?如果只有我是經常如此,那你就不用接著看下去了...
實際上,天氣預報這個東西,雖然CCTV每天都要放,而且背景音樂20年不變,但你要說準確度有多高,真的不好說。記得之前看《非誠勿擾》有一期有一個黑哥們過來找女朋友,說自己在中國留學,一問專業(yè)——氣象學,我擦類 ~ 我以為非洲不太下雨,不是特別重視這個方面,沒想到一流人才送來中國... 學習氣象學。
莫非是受到孔明先生“借東風”的影響?
說回正題。天氣預報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圈內就有一家非常牛逼的公司——墨跡天氣。
試想3年前,誰能想到你每天給人說說天氣,公司估值就能超10億美金?實話說,我自己有下載墨跡天氣,但基本從來不用。
當然,哪怕是這樣,因為我偶然還是會打開看一眼,還是算作墨跡天氣的用戶,自然也是它上億用戶的一份子。我對他們的估值是有貢獻的。你呢?
但每一個企業(yè)一旦成功,就都要等著被顛覆。墨跡天氣最近也在研究sensor,繼而推出了個自己的智能硬件產品——空氣果。實話說,設計的挺好看的,就是真心有點貴,要900塊。小米手環(huán)才79,你這都能買10幾個了,你確定這個價格... 不坑人?
移動互聯(lián)網的特點就是“沒有權威”,永遠不要崇拜任何一家成功企業(yè)的奇幻故事,基本都是唬人的。我們看看新進企業(yè)又要怎么顛覆?
我這里說顛覆有一個標準——為用戶創(chuàng)造高價值,同時用戶只需付出低成本。(眾游戲公司對不起,我不覺得你們有太高價值,你們只是善于玩弄人性而已,并不推動社會進步)
pressurenet是一家加拿大公司,他們做一件事情,就是盡量勸說更多的安卓手機用戶安裝他們的程序,利用很多手機內已經內置的barometric sensor(氣壓傳感器)來收集天氣數(shù)據(jù)。安裝的用戶越多,他們的天氣預報數(shù)值就越準確。
這就是一種“服務眾包”的方式,每個人只需要用一點點時間免費安裝一個APP,首先自己就可以獲得更準確的天氣預報,同時每個用戶也在幫助全世界其他用戶一起提高預報準確性!
不知不覺你就在推動社會的進步,這才是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