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大巨頭公司生產出自家的智能設備之后,開始不滿足就這單一市場,所以巨頭目前都在移動支付領域競相出招,希望能在這個新興市場上獲得更大的份額。那么相對于智能手機而言,體形更小、售價更低、生物特征更明顯的可穿戴設備是否更適合充當“移動支付”的載體呢?
左右移動支付命運的最大問題是能否讓那些習慣用現金進行支付的消費者感受到真正的便利,通過智能手機進行支付很顯然還難以激勵消費者拋棄現金支付方式,而通 過可穿戴設備進行支付看起來要更加便捷,反過來說,如果可穿戴支付足夠方便的話,還能刺激更多的消費者購買可穿戴設備。
在為可穿戴設備加上與支付相關的功能之后,人們將會逐漸認識到可穿戴設備的優勢所在,比如隨時使用、方便快捷以及安全度更高等。
客觀地講,并不是每個人都相信在收銀臺結賬時拿出手機、解鎖、打開支付應用然后再讓支付終端讀取數據的方式要比傳統的拿出錢包刷卡或支付現金來得更加方便,但是,如果只是將我們的手腕靠近支付終端就能完成支付的話,顯然要比以上方式都要更加簡單。
但這一簡單的方式,在過去卻不是那么簡單的問題,需要攻克很多點,放在現在,隨著智能設備的發展,這一現象在如今可以實現,不過并未得到普及。
隨著支付寶、微信的普及,移動錢包(包括智能手機和可穿戴設備)所需的基礎設施逐漸成熟,我們將會看到移動支付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占更多的支付市場,而 科技行業和金融行業中的巨頭們不僅會在手機市場和可穿戴市場上展開競爭,同時還將會支付手段的簡單靈活性上一決高下,這種競爭最終的受益者自然是普通消費 者,我們只需安靜地坐下來,等待簡單、安全、方便的“可穿戴支付時代”的到來即可。
安全性是大部分消費者在使用移動支付方式之前最大的顧慮,特別是在多家(支付寶、微信)知名品牌頻頻泄漏客戶支付數據的當下。
外國市場研究機構去年發布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有73%的受訪者認為安全問題是阻止人們使用移動錢包的最大障礙,主要原因包括身份信息被盜、手機和個人信息被盜、交易時個人信息被攔截、手機被黑以及支付服務提供商被黑等等。
然而,可穿戴設備在支付安全方面卻有著諸多優勢。首先,大部分可穿戴設備都配備了至少一個生物特征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往往能夠用來確認用戶的真實身份,除了 被蘋果和三星廣為使用的指紋傳感器之外,還有識別用戶心率的Nymi腕帶等搭載先進傳感器的設備,這些設備所讀取的生物特征都是獨一無二的,當然也是能夠 在用戶進行移動支付時來充當身份驗證手段。
雖然目前市面上的許多可穿戴設備需要與智能手機配 套使用才能發揮所有的功能,但它們在進行移動支付可以完全脫離智能手機的束縛。可穿戴設備不僅能夠簡化支付流程,同時也提升了黑客竊取用戶個人信息的難 度。即便設備遺失或被盜,其所記錄的生物特征信息也是無法被仿造的,同時用戶也可以通過智能手機或PC對可穿戴設備進行遠程控制,從而將個人損失降至最低。
能夠脫離智能手機而獨立存在還意味著可穿戴設備能夠不必依賴對運營商的支持和整合,所以移動支付是無需移動通話網絡支持的,這也能有效避免黑客通過網絡竊取用戶的支付信息,進一步保障了移動支付的安全。
此外,相對于顯眼的智能手機而言,可穿戴設備在外觀上要更占優勢,它可以是一枚戒指、一個手鐲、一副眼鏡或一條項鏈等等,這些形式都將會是竊賊所不太注意 的,他們可能會去偷一部價值5000元的iPhone6S,對于只有69元的小米手環來說,可能都難入竊賊的“法眼”。
穿戴設備是有多可靠與多方便呢?小編拿當下最火爆智能穿戴設備一手環來給大家一一講解。
小米手環,是現在年輕人手中最火爆的穿戴設備,不僅可以記錄運動步數還可以當作很好看的裝飾品,但你知道嗎?小米手環可以進行線下支付。
今年初,小米生態鏈企業華為科技(小米手環制造商)宣布于支付寶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打造基于可穿戴設備的新一代移動支付方案。為用戶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支付體驗。
簡單來說,當用戶的小米手環和手機支付寶客戶端完成綁定后,一旦手環靠近手機,可以免去輸入支付密碼的操作,戴上手環直接完成付款。
雙方表示,這是支付領域和智能硬件跨界合作的全新范例,是將可穿戴設備作為“身份ID”與互聯網服務結合的里程碑應用。
對于大家關心的安全性問題,雙方表示,在支付過程中,小米手環扮演了類似U盾的角色。通過藍牙通信用來校驗手環的有效性,從而鑒定用戶的身份。
這個校驗過程采用了工業標準的加密流程。手環提供了一個用戶的唯一標識,支付寶校驗用戶的合法身份后就省去了密碼的環節,安全又便捷,小米手環取代了指紋識別的作用。
小米手環是通過藍牙來進行支付的,但如今的技術看來NFC更加快速可靠,出錯率低,而且應用廣泛,例如公交卡、飯卡等。
這就衍生出了NFC支付的手環,也是很多公交、地鐵一族常用的刷刷手環,這款產品不僅可以在可以刷地鐵和公交,在很多地鐵口的飲料機前都可使用。就NFC這 一技術,美國是前輩,如今92%的POS機可以在技術上支持三星的NFC支付,25萬家商家支持蘋果的NFC支付。按照這個趨勢,移動支付將會在美國大行 其道,而走在最前面的將會是NFC支付。所以NFC也就會成為中國未來穿戴設備支付的必備技術。
從手環轉過來,反觀我們智能手表。就現階段而言,大多數移動支付還是靠智能手機來完成的,遲遲未能迎來質的飛躍。比如增強版藍牙解決方案等替代的技術有所進展——這類技術會促使移動支付真正普及。
事實上,我們未必需要新的技術替代NFC。NFC技術行之有效,非常安全,而且已經準備就緒。我們需要的只是一種新的設備——這個新型設備必須使支付解決方方案的NFC真正消費者發揮作用,沒錯,就是一款能改變大眾支付習慣的智能手表。
為什么是智能手表?由于它穿戴在人體的位置和內在的高端安全技術,這一可佩帶于手腕的設備將成為“外出必備物品”,進而最終取代智能手機支付功能。
現在Apple Watch和安卓手表確實沒給大家帶來比較特別的驚喜,但如果你因為這而覺得智能手表功能比較單一,那么小編告訴你,你限制了這款能改變未來支付世界的穿戴設備。
我們來假想,在未來智能手表將會逐步轉移智能手機的功能,到時候我們可能逐漸忘記智能手機的存在。也許在將來某一天,智能手表上將會開始搭載攝像頭,可以進行可視聊天或者可視通話,這一天到來的時候,智能手表取代智能手機就近了一大步。
智能手表控制家居,讓居家變得更加智能,使用智能手表解開門鎖之后,屋內的電燈將會自動打開,空調自動調到合適的溫度,微波爐開始啟動加熱食品,電視自動啟 動開始播放你喜歡的節目等。然而智能手表的最實用功能之一,就是移動支付,這意味著用戶將可以刷手表買東西了,相比智能手機,智能手表在我們手腕上擔當這 種支付工具似乎更合邏輯。
如果假想成了現實,那么智能手表就會開始全面普及,以及被增加更多的功能和開發更多的應用,未來的智能手表會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在未來幾十年時間里,人們有理由相信,智能手機真有可能會消失在歷史的印記當中。
說了這么多如今的智能穿戴設備,以及對未來的假想。那么說到底,發展智能穿戴設備真正目的是干嘛?是使支付更加便捷。
就像小編開篇所提到的,并不是每個人都覺得在收銀臺結賬時拿出手機、解鎖、打開支付應用然后再讓支付終端讀取數據的方式要比傳統的拿出錢包刷卡或支付現金來 得更加方便,但是,如果只是將我們的手腕靠近支付終端就能完成支付的話,顯然要比以上方式都要更加簡單。如果要可穿戴設備要比智能手機更加省時省事,就需要可穿戴設備在移動支付上獲得一席之地。
那么需要什么?需要配備了地理位置和生物方面的傳感器,可穿戴設備有望將移動支付簡化到一個點進行,從而大幅提升支付體驗。如果超市內的所用商品都能夠通過 藍牙進行掃描和標記,那么可穿戴設備就能夠在你選好商品離店時自動完成對應的支付過程。此外,可穿戴設備在手勢控制的體驗上也要優于智能手機,比如其能夠 提供更好的進店體驗等。
同時,可穿戴設備之間的數據轉換還能夠超越傳統交易中所必須的金錢元素,同時將其它與消費體驗有關的元素也 整合進來。就拿刷刷手環為例,不僅可以刷公交、地鐵,還可以去地鐵口的飲料機購買飲料,有些城市跟該市一卡通合作的商戶,你也可以用刷刷手環進行消費,這 完全就提高了體驗程度,一環在手,出門就無需帶現金了。
簡化支付步驟不僅有助于可穿戴設備討得消費者的喜歡,還能提高其與其它平臺 的互操作性。以肯德基為例,現在可以在Apple Watch或者別的安卓智能手表上安裝支付應用,便可使用其二維碼去柜臺消費,時間不僅短,而且服務人 員也能很快掃碼完成支付,省去了找零這一環節,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未來將會是一個快速、便捷、智能的時代,智能穿戴設備將會起到非常重要的角色,無論是你出門消費,還是在家開啟你的智能家居,這一載體都不可以去掉。而線下 支付這么重要的環節在以后會更加依靠這些穿戴設備來完成快速、簡便的支付過程。如今的我們只需享受科技,接受未來“可穿戴支付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