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人們在幕布上直接操作投影,不再是一件難事了。
UbiInteractive(Ubi)利用投影儀投影儀,以及可3D定位人手位置,以及捕捉手勢的攝像頭,通過這個攝像頭用戶直接用手在投影上指指點點、拖動等等,便可以直接操作,不必再專門配置一個人來控制投影的進度;在投影的過程當中,用戶也不必頻繁地在電腦和投影之間轉換操作地點。
和很多類似的項目一樣,Ubi也是基于Kinect的技術開發。之前他們通過KinectAccelerator,在和11個團隊競爭,得到微軟2萬美元的投資與支持,不過他們依然作為獨立的初創公司運作。
和其它觸摸屏技術相比,比如蘋果的,或是最近在KindleTouch和NookTouch采用的紅外觸屏,Ubi利用投影儀和攝像頭的方式,能夠提供更加靈活、價格也相對低廉的解決方案——投影儀可以放在辦公室、公園、步行街等場合使用,而且尺寸可大可小,小如一個平板電腦,大如街邊橫幅廣告。而紅外觸屏隨著屏幕尺寸的增加,成本也水漲船高——目前還沒有比較好的,又比較便宜的大屏幕多點觸摸的產品。
多點觸控" />
在接受的采訪中,團隊中的AnupChathoth稱“我們已經在一些廣告中部署了(該系統)。它之所以吸引消費者,是因為價格低廉、易于安裝”。Anup用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就是“把一個80寸的屏幕裝進了和筆記本電腦大小的盒子里”。他透露了這套軟件的價格,為500美元,不過公司會持續提供服務,比如增加用戶自定義手勢、開放軟件API等等。
像這樣利用攝像頭捕捉人的手,從而操作設備的方式,以及逐漸成為熱點,提供類似解決方案的公司已經達到五位數。而成熟的解決方案也不是沒有。
我們此前曾經報道過諾基亞研究院的一項技術——NokiaPlug&Touch。通過AV線將手機連接至普通顯示器或電視,并把攝像頭對準顯示器屏幕,就可以通過直接觸摸顯示器,操作手機上的各種功能和內容。原理是通過攝像頭追蹤手勢,反饋給手機,再通過計算機圖象處理技術進行定位。由于是直接追蹤手勢,所以也不一定要觸摸到顯示屏。而從現場感受來看,準確度確實非常高,沒有錯誤點擊。
國內也有人對這塊領域抱有強烈的興趣,當用戶戴上相應的指套之后,通過電腦的攝像頭識別手勢,對電腦中的軟件進行控制。
而在國內一些商場里,比如北京的國貿,也利用攝像頭識別手勢的簡化版技術,當人們走過投影地段時,地面上就能夠出現一道道波紋,擁有一定的交互性,能很好的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力。
也許,以后我們看見的廣告、櫥柜里的介紹都能夠通過手勢,從而與人們進行交互;這種技術小型化、便攜化以后,與微型投影儀結合起來,也許還能拓展到更多的使用場景中。